停车费“化零为整”应予治理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反映:近期,我市部分停车场存在的“化零为整”收费现象引发群众广泛关注,亟待规范整治。
据调查,我市多个停车场存在“超时即按整时段计费”的不合理现象:各商业停车场,停车1小时1分钟被按2小时收费;临渭区部分医院停车场,即便超时1分钟,也按1小时标准加收费用。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停车场未明确公示计费单位,仅标注“每小时X元”,待车主缴费时才告知“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导致消费者陷入“被动多付费”的境地。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陕西省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中“鼓励实行阶梯式计费、精准计量”的要求,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引发群众不满。
“化零为整”收费现象的长期存在,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一是加重群众出行负担,尤其对短时办事、就医的市民而言,不合理计费导致“停车成本高于办事成本”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扰乱停车收费市场秩序,部分经营者借模糊计费规则变相抬高收费,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三是影响城市文明形象,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此类民生领域的“微不公”,易降低群众对城市治理的满意度。
建议:
一、明确计费标准,推动精准计量。参照省内其他城市经验,由发改、城管等部门联合出台细则,要求停车场以15分钟或30分钟为单位阶梯计费,超时不足一个单位的按实际时长计费,并强制在入口、缴费处显著位置公示计费单位和标准,杜绝“隐性规则”。
二、强化监管执法,畅通投诉渠道。开展停车收费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未按公示标准计费、“化零为整”乱收费等行为;开通“12345”热线专项受理通道,对群众举报的违规案例快查快处,结果公开通报。
三、分类施策引导,兼顾多方利益。针对商业场所、医院、道路泊位等不同类型停车场,实行差异化引导——对医院、政务服务中心等公益属性较强的场所,鼓励设置更长免费时段和更精细的计费单位;对商业停车场,通过政策激励推动其采用智能计时系统,实现“阶梯计费”,兼顾经营者收益与消费者权益。
规范停车收费看似事小,实则关乎民生福祉与城市温度。通过精准施策、精细管理,推动停车收费从“化零为整”向“按实计费”转变,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更实在的公平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