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但要落地更要落好
市政协委员张会娟、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反映:消费品以旧换新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应予切实关注。
一是部分企业参与门槛偏高。部分个体商户、小微经销商企业反映,参与国补门槛较高,如对注册资金、销售额有一定要求,很多企业“可望而不可即”,与政策红利“失之交臂”,生存面临考验。
二是核销回款过于缓慢。部分参与国补的中小微零售企业反映,补贴回款时间过长,企业资金链压力增大。
三是审核平台功能不健全。家电以旧换新核销审核平台功能不完善,审核效率低。企业表示,一方面,资料上传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修改。另一方面,企业无法导出自己之前上传的信息台账。
四是参加国补活动程序复杂。不少商家反应,参加国补活动操作流程过于复杂,非常不利于老人和外地的客户参与。
建议:
一是制定差异化的参与标准。对资金实力较弱但信誉良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主体,可适当放宽注册资金、销售额等硬性指标要求,避免一刀切。
二是建立补贴回款绿色通道。财政、商务等部门应进一步优化补贴资金拨付流程,加快拨付速度,甚至可以提前拨付一定比例补贴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另外,还可搭建便捷高效的线上申领平台,或依托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补贴资金直接打入个人银行账户,确保惠民惠企政策红利及时兑现。
三是完善审核平台功能。增设系统自动校验功能,在企业上传资料时实时提示错误信息并引导修改。增设信息台账导出功能,方便企业随时查看、整理和存档已上传资料。定期对平台进行优化升级,提升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和易用性。
四是简化活动推进流程。针对老年客户群体,推出“一键式”申报模式,简化操作步骤,并在各活动参与网点安排专人指导。对于外地客户,探索线上远程办理方式,通过视频核验、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实现客户“零跑腿”参与活动。同时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促进经销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国补政策落得实落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