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尽快推动氢能重卡高速免费政策落地实效的社情民意
2024年8月,我省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出台了“自9月1日起氢能车辆三年内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的优惠政策。该政策旨在降低氢能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速氢能重卡在货运领域的推广应用,进而促进氢能产业链发展。然而,政策实施近一年来,落地效果远低于预期。以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虽已按流程将氢能重卡车辆信息上传至“陕云台”系统,但审批进度长期停滞,至今未通过审核,导致企业无法享受政策红利,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据了解,省内多家氢能物流企业均面临类似问题,政策执行梗阻已严重制约氢能运力场景的规模化发展。
具体问题如下:
1.审批机制低效,流程不透明。“陕云台”系统作为政策落地的技术平台,存在审核标准不明确、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企业提交材料后,既无进度查询通道,也无驳回理由说明,部分企业甚至遭遇“提交即搁置”的困境。据行业调研,目前通过审核的氢能重卡占比不足20%,政策覆盖面严重不足。
2.部门协同不足,责任主体模糊。氢能高速免费政策涉及交通、发改、工信等多部门,但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企业反映,在审批遇阻时往往面临“部门间推诿”——交通部门要求“以工信局认证为准”,工信局则称“需交通厅系统对接”,政策执行陷入“死循环”。
3.配套细则缺失,执行标准不一。 政策未明确氢能车辆的技术认定标准(如储氢系统安全性、车辆排放指标等)、跨省通行衔接规则等细节,导致基层执行单位“无据可依”。例如,部分收费站以“未收到上级文件”为由拒绝放行已审核车辆,省际通行时更易引发争议。
4.企业成本压力加剧,行业信心受挫。氢能重卡购置成本约为柴油车的3倍,企业本依赖政策优惠平衡运营账目。政策悬空导致单趟运输成本增加30%以上,部分企业被迫缩减氢车投放规模,甚至回归传统燃油车,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建议:
1.优化审批流程,建立“绿色通道”。由省交通厅牵头,对“陕云台”系统进行升级,公开审核标准、公示办理时限(建议不超过5个工作日),增设“氢能车辆加急审核”模块。推行“白名单”制度,对工信部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内的氢能重卡自动纳入免审范围,实行“申报即享受”。
2.强化部门协同,明确责任分工。成立“氢能高速政策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建立交通、发改、工信等部门周例会制度,限期解决现存问题。制定《氢能车辆高速免费政策操作手册》,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如:工信局负责车辆资质核验,交通厅负责收费站执行监管)。
3.完善配套细则,消除执行盲区。尽快出台《氢能重卡技术认定规范》,统一车辆准入标准,并建立跨省协调机制,推动与周边省份互认政策。在青银高速(陕西段)、连霍高速(陕西段)等氢能物流主干道试点“免检通行”,通过ETC系统自动识别氢能车辆并减免费用。
4.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反馈机制。将政策落地情况纳入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设立企业投诉直通渠道(如“12328”交通服务热线增设氢能政策专席)。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政策效果评估,每季度公开通报执行情况,对落实不力的单位予以问责。
5.加大产业扶持,形成政策合力。对因政策延迟落地导致亏损的氢能物流企业,给予阶段性运营补贴(按行驶里程折算);同步出台加氢站建设补贴、氢能车辆购置税减免等配套政策,构建“车-站-路”全链条支持体系。
氢能重卡高速免费政策是我省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的关键举措,其落地成效直接关系国家“双碳”战略在陕实施。建议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前梗阻问题,以“刀刃向内”的改革精神破除执行壁垒,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助力我省成为全国氢能交通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