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文苑政协文苑
禹凿龙门留紫气
发布时间:2022/9/13  浏览次数:3118 次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渭南市政协-政协渭南市委员会、渭南政协

弘扬中华文化·讲黄河故事系列之

渭南市政协文史港澳台侨委员会

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禹凿龙门留紫气

文\冯双民  董群艺

 

黄河冲出龙门孕育了华夏文明。地处黄河中游的韩城,充满了王者之气,这王者之气,必先从禹王父子说起。

上古时期黄河泛滥,严重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禹的父亲鲧自告奋勇治理洪水,他只堵不疏,治水失败,被舜帝斩于羽山。大禹继承父志,采用疏导的办法,凿开龙门,驯服了黄河,完成了父子两代人治理黄河的夙愿。在韩城黄河沿岸至今传诵着禹凿龙门、禹王锁蛟、禹王植桑、错开河等神奇传说。后人为了纪念大禹,将“羽山”更名为“禹山”,并手植柏树以兹纪念,“禹王柏”至今扎根禹山主峰虬枝盘绕,生机盎然。

“禹凿龙门”的故事在黄河西岸被世世代代居住这里的韩城人传颂。传说中大禹带领万民挑走了积石山的乱石,疏川浚河,历经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将河水引到龙门山。但眼前高耸入云的龙门山横亘绵延,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大禹登上山顶,看到了他的父亲鲧因错开河道治水失败的遗迹,又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洪水淹没了山脚下广大的农田,便决心开凿龙门,让滔滔的河水从龙门奔流而过。大禹在龙门山相公坪召集能工巧匠商议开凿龙门之事,大家纷纷献计献策,齐心支持大禹的设想和主张。

人心齐,泰山移。大禹一声令下,身先士卒,带着族人挥舞石斧、骨铲、木耒,齐心协力,,开山凿石。谁知他们辛辛苦苦挖了一天,好不容易挖开缺口,时隔一夜,第二天又长平了。大家并不气馁,继续挖。你向下挖,它朝上长。一连多天都是这样,大禹只好暂时停工,打算向附近居住的百姓了解情况。这天,大禹在山上遇见了一个身穿黄袍的老人。问道:“请问老者,这龙门山怎么挖了还能长呢”?老人神秘地向脚下一指,说:“此山乃龙门山也”,老人把“龙”字咬得特别重!大禹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这阻挡黄河入海的大山竞是一条巨龙!大禹刚要拜谢,那老人却不见踪影了。大禹心生一计:只有连续挖山,不给巨龙喘息机会,才能达到开山的目的。于是,他又召集族人,说明真情,并发动大家不分昼夜,不避风雨,连续不停地开凿,不让巨龙有一分一秒填平缺口的机会。就这样,巨龙终于被拦腰斩断了,黄河之水像久困的猛兽一样,冲出龙门,浩浩荡荡,一路向前,汇入大海。从此,黄河流域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禹凿龙门”的伟大壮举,既给韩城先民创造了优越的生存条件,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黄河冲出龙门咆哮向前的气势,更是成就了千古流传的“鲤鱼跳龙门”的神话传说,并使这个故事充满了拼搏的勇气和神奇的仙气。

相传每年三月,黄河鲤鱼都要成群结队拼命地从下游逆流而上到最上游产卵,目的就是让鱼卵布满整个黄河,确保其后代繁衍不绝。当鲤鱼从下游逆流而上,进入龙门峡谷后,河道陡然变窄,水流湍急,真可谓“无风三尺浪,平地一声雷”。鱼群为了抵消水流的冲击,只得拼力蹦出水面,跳跃前进。由于黄河鲤鱼特有的红首、赤尾、金鳞颜色,远远望去,红光一片,犹如祥云,煞是壮观。

这个神话传说,实际上是一种“物竞天择”的自然现象。但是,人们把美好祈愿寄寓其间:认为鲤鱼只要跳过龙门,并经禹王在额头点红之后,即可幻化为龙,一步登天。后来,人们把莘莘学子金榜题名称为“鱼跃龙门”,而金榜上的名字“点红”,也与此而来。据传,他不光给跳到第一的鲤鱼“点红”化龙,他还会用他那只开凿龙门的巨手,在没跳过龙门的鲤鱼头上轻轻抚摸,鼓励它们继续练好内功,再接再厉。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黄河水不断地在变清,水清鱼红、鱼跃龙腾的龙门奇观更加吸引八来客

另一个具有王者之气的古老神话故事就是“禹王锁蛟”,据说,当年大禹凿龙门时,龙门山其实就是一条阻碍黄河水进入大海的紫龙,它有个最小的女儿叫做“蛟”。大禹凿开龙门,将紫龙拦腰斩断,紫龙临死时化为紫气,唤来女儿蛟龙,让她阻止大禹治水。于是到了6月,蛟龙抓住时机,兴风作浪,淹没了万顷良田,人畜死伤一片。大禹站在黄河岸边,看着眼前的灾民无家可归,连连叹息,不知所措,这时旁边有一老石匠向大禹献计:“锁蛟急如火,我愿献石锁。”于是大禹和水手们将蛟龙用大石锁锁在龙门出口的河心巨石上,从此黄河岸边一片安宁。大禹石锁蛟龙,让其镇守黄河成为韩城的守护神,千百年来给韩城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代表富裕紫气和秀美俊丽的自然风光。

大禹一边治水,一边帮助沿岸人民发展生产。有一天,有只大雕来到大禹身边,对他说“栽桑树,养金蚕,能致富。”大禹听后即刻动员先民们在“错开河”两岸山上栽植桑树,以这样的方式弥补父亲当年错开河道的失误。3年之后,错开河两岸绿意盎然,人人采桑,家家养蚕,农户的生活渐渐地富裕起来。为了纪念鲧和禹,人们将这错开河道的地方取名为“桑树坪”,并称这一美丽故事为“禹王植桑”。

大禹献身于治水大业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凿开龙门,导引天下之水归于大海,他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百折不挠的非凡品质,坚韧不拔的卓越意志,不仅留给了韩城人民,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黄河龙门文化的基因。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鲤鱼跃黄河龙门的传说
[下一篇]:山河圣地祭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