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交流工作交流
关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7/29  浏览次数:9919 次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渭南市政协-政协渭南市委员会、渭南政协


关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的调研报告

政协澄城县委员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突破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现有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引擎,也成为澄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这一实际出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全面了解了我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产业发展状况,结合我县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大体包括三类,文化方面以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等国家级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其中国家级2个,省市级各10个,县级36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8人;文物方面以魏长城遗址、良周秦汉宫殿遗址、尧头窑遗址等不可移动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主,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7处,县级34处,还有馆藏文物274822件;旅游方面主要是近几年建成的旅游景区,其中4A1个,3A5个。除此之外,还有西北野战军第六次前委扩大会议旧址、王超北和耿炳光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

二、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情况

一是非遗保护传承有序推进。在县文化馆设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在镇村成立了保护站,县镇村三级非遗保护网基本形成。编制了《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征集尧头陶瓷、刺绣、面花等非遗实物2300件。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为进一步做好传承工作奠定了基础。尧头窑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澄城“文化和遗产日”、“非遗进校园”等各类活动持续开展,刺绣、黑瓷等非遗精品,受到联合国以及国家级非遗组织的认可和奖励。以华盛陶艺、鸿运来文化、秦之韵刺绣等企业和合作社为代表的非遗产品开发企业方兴未艾,非遗传承队伍结构日益优化。

二是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明显。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机制健全完善,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扎实推进。刘家洼古墓群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考古基地在良周村挂牌设立。文物活化利用持续开展。良周遗址被省文物局命名为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良周村史馆获得全省首批社区博物馆称号并对外开放。革命根据地货币文献展、尧头陶瓷民间收藏展,特色文物走进“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等主题展览持续不断。全市首期文博干部田野考古培训、尧头陶瓷保护与开发研讨座谈会等文物学术交流活动陆续开展,宣传推介了澄城,有力促进了全县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

三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制定出台了《澄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编制完成了《澄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尧头尧景区镇区融合发展规划、魏长城保护利用设施规划和龙首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完成了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二期老街修复、生态停车场、景区南大门,龙首坝卧龙湖等,吴坡现代农业观光园景区导览、标识系统等,壶梯山战役纪念碑和景区木栈道等工程。推出了考古研学游、特色亲子游、乡村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了“过年七天乐,畅游尧头窑”、“魅力陶谷,千年黑瓷”等活动,澄城文化旅游形象不断提升。

三、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不够,影响有限。虽然我们在宣传促销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和打造旅游的力度相比依然不成正比,整体宣传为主、重点宣传不足,景点上的宣传还是以景点自发为主,可以说是零打碎敲、小打小闹的宣传促销,对全县旅游宣传缺乏统一的定位和思考,难以形成宣传促销、人气拉动、景点提升这样的良性循环格局。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连接尧头窑、龙首坝、壶梯山等景区的旅游环线建设推进迟缓,特别是通往良周秦汉宫遗址等景区还是乡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加之与旅游相匹配的停车场、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影响了旅游的舒适性和满意度。

三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红色文化资源项目,绝大多数都没有得到专业的保护和利用,革命老区品牌没有树立,一些具有红色教育意义的革命旧址亟待保护和开发建设。

四、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建议

一是加快刘家洼古墓群的立项开发和利用。刘家洼古墓群,属古芮国文化遗存,已被公布为第七批省保单位,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第八批国保单位。我们应抢抓机遇,借助刘家洼古墓群体现古芮国文明的精华,展现古芮国陵寝制度和葬丧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轨迹,丰富澄城遗址考古的内涵,加快刘家洼古墓群的立项开发和利用工作,打造澄城文化旅游的新名片,增强文化自信。

二是建全完善发展机制。准确把握全域旅游的内涵,树立全域旅游新理念,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摸清文化旅游产业现状,通盘考虑和谋划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招商、项目包装、基础设施配套、旅游环线建设等问题,建全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发展机制,把涉及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和要素都调动起来,把文化旅游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三是精心策划宣传。借助革命老区、尧头窑国家AAAA景区等品牌,对全县所有涉及文化旅游的镇办村社、部门行业、服务机构、经营场所和宣传广告产品,进行统一策划、包装,实现战略品牌目标形象的整体塑造。创作推出一至两部地域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主题演出或历史剧目,展示独具魅力的“澄城印象”。制作我县导游图、旅游景区图,在全县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四是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统筹谋划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快尧头窑景区、良周文化遗址公园、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既要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又要尽力而为,全力以赴,既要顺应时尚,又要体现特色。尤其要重视对投资小,见效快的资源和景点的开发利用,力求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收益,用最小的开发,产生最好的效应。

五是加快旅游环线建设。加快尧头窑、龙首坝等景区旅游环线建设,尽快打通景区断头路和连接景区景点的环线通道,对现有通往各景区旅游道路进行升级改造,特别是改造建设进入景区的道路。在境内主要交通干道和公路沿线设置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积极争取重要交通沿线的加油站、高速公路旅游服务区建设项目,完善旅游咨询、休憩站点、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体系。

六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特别是各景区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澄城文化历史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加强与省内外各类高等院校合作,在我县创办实习、培训基地。县职教中心要实行定向培养,开办文化旅游专业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注重引进、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是拓宽投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在经营过程中,注意保护农民作为产权人的利益,农村公共资源作为所在村的集体利益,鼓励农民参与旅游活动,形成大旅游的氛围和格局。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关于大荔县全域旅游工作的视察报告
[下一篇]: 关于我市“七五”普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