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孝:文旅路上追梦人
古莘合阳,旅游有什么?洽川湿地、处女泉、福山……
古莘合阳,文化有什么?诗经之源、曹全碑、花馍……
能把这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个人叫张根孝。于是呼,他被公认为“合阳旅游文化商品开发第一人”“洽川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领跑者”。
张根孝,何许人也?当然是合阳人,土生土长的洽川人,现为合阳县洽川旅游文化开发中心总经理、合阳县洽之宝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西安雅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看看这职务,就能知道他在合阳有展厅,在西安有窗口。
追梦面花
农家出身的张根孝,打小起就爱好书画,苦于求学无门,听说当兵是个途径。1984年,20岁的他如愿穿上了军装,坐火车,换汽车,走了四天四夜,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成为一名看守犯人的武警战士。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戈壁风沙大,环境恶劣枯燥,这里和书画一点边都不沾;服役三年满,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他退役返乡。
刚一回到地方,有幸西安碑林博物馆招人,他被录用,这次他离梦想总算是近了一步。轻松和安逸不是他的终极目标,工作了两年多,他便辞职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在合阳的小县城他租了一间普通民房,里面只有一面土炕,老同学送给他一个旧蜂窝煤炉子,便在此蜗居。收拾停当,张根孝回家叫老母亲来城里蒸馍,不是蒸平时吃的蒸馍,是蒸过事才吃的喜馄饨。
喜馄饨,俗称喜饨馍,又称喜馄饨馍。馍文化需要开发挖掘,需要宣传推介,更需要名人效应。第一锅馍出笼,他挑选了12个好看的,带到省城西安找书法家雷珍民先生。雷珍民一看说:“好东西”。张根孝:“我想将这馍变成商品推向市场。”雷珍民:“这想法好,绝对能行。”当即润笔挥毫,“中华第一馍,洽川喜饨馍”跃然纸上。
回到合阳,他找到名气最大的梁园大酒店谈营销,“你上一盘条子馍,一块钱5个,如果上咱喜饨馍,一块钱1个,这样既能增加收益,又能宣传合阳。”谈妥后,开始挖掘历史文化。
古莘国太姒出嫁时的待客馍、回礼馍就是喜馄饨,寓意吉祥、圆满、喜庆。“西府乾县大锅盔,东府合阳喜馄饨”是他对陕西馍文化的定位。“合阳一大怪,吃馍不就菜”,原因是喜馄饨里包的油卷卷,有芝麻的、葱花的、辣子的、椒叶的,这是他对合阳喜馄饨的诠释。
完成了第一步题字,第二步营销,第三步挖掘,那么第四步就是包装。经过艺术设计,书法题字、历史故事他都印到了馍盒子的包装上。
如果要打开市场,在合阳圈子内远远不行,张根孝把目光投向洽川景区,这个时候洽川景区还处于初期的开发阶段。在景区他租用一排场地,开始推广他的合阳馍文化,如何将合阳的乡土文化、民俗文化让外界认知和了解,他把触觉定格在合阳面花,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花花馍”,它和喜馄饨一样,是人们过节、过事必不可少礼行礼蒸食。
“合阳面花展”一下引起游人的视线,游人看了合阳面花纷纷啧啧称赞!合阳县第一届旅游文化节给嘉宾赠送礼品,就采纳了他的送面花建议。大红大紫喜气的面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下记住了合阳。从此,合阳面花第一次作为商品,走进众人视线,逐步开始走进省城西安的大酒店,走出陕西,走出国门,走向东南亚等国。
如今的合阳面花,已经形成了当地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了许多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手机互联网时代,面花像长了腿一样,天南地北的飞,合阳的巧手妇女不出家门年收入10万无大有人在。最不行的一个人年收入三五万元也轻轻松松。
追梦之歌
作为一名连任四届的合阳县政协委员,三届渭南市政协委员,张根孝始终站在旅游文化的角度,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默默地为家乡的旅游繁荣献计献策,尽其所能。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必须多提提案、多提建议、大会多做发言,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张根孝说。
怎么才能让游客能体验千眼神泉之神奇?怎样让游客感知处女泉之神秘?他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建议。例如,洽川处女泉应向天下妙龄少女免费开放,以此吸引更多游人和客源。例如,洽川景区门户区要充分利用名人优势,建议将时任任副总理习仲勋为洽川的题词用在门户区,把福山牌楼“灵泉古村”应改为“灵泉古寨”,均被合阳县政府采纳,并得到落实。
关于对洽川处女泉景区的文化打造和包装上,张根孝提出要丰富其内涵,增加神秘度。他说:“天上有七斗北星,地下有七眼神泉。七星北斗、七女天仙、七眼神泉,意境浪漫,富有联想和传奇!”他认为:“不能把深厚的合阳文化只停留在县志上,要加快转化成生产力,将文化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旅游产品,把空洞的东西尽快变成现实。
洽川的土织布、洽川绣花鞋、洽川蒲荞生态枕、曹全碑拓片、洽川汉隶水摹帖、洽川汉武帝养生枕等系列旅游商品,在他的创新创意中都已转化为当地的特色旅游商品,这些产品年年代表合阳参加杨凌农高会,省旅博会、西洽会、文博会,并多次为合阳获得荣誉。
由他注册的“洽之宝”文化商标,其商品全部冠用了这一品牌。文化源于历史,品位发自内涵,他还将合阳红薯和粉条、洽川莲菜和踅面等土特产用诗经文化有机结合进行包装。
以福山福文化为创意元素,用合阳苹果为载体,推出的“合阳福果”让游客走福路、进福门、登福山、求福气、尝福果、福上添福,福满吉祥。
1995年,为调整洽川农业产业结构,引领家乡群众共同致富,他成功引进、示范种植的“洽川红宝石”石榴,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抓手,洽川生态观光游的一个亮点。
“贵得守道”,是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对他辛勤付出的肯定。面对赞誉张根孝微笑着说:“洽川旅游商品开发以前是个空白,开发和市场都很大,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后要做的事还很多,我们还得与时俱进,还要努力向前奔跑,我和许多创业者一样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追梦人!”
小资料
张根孝,男,52岁,陕西合阳洽川镇人,民革党员,退伍军人。现任合阳县洽川旅游文化开发中心经理,合阳《虹媒资讯》顾问,西安雅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被西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聘请为研究员。先后任合阳县政协五届委员、六、七、八届常委,渭南市政协三、四、五届委员,多次被评为“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 “优秀提案人”。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乡土拔尖人才” “渭南市优秀乡土拔尖人才” “渭南市旅游工作先进个人” “渭南市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渭南市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 “渭南市接地气,树新风优秀政协委员”等殊荣。(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