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提案工作
切实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2019/5/14  浏览次数:2043 次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渭南市政协-政协渭南市委员会、渭南政协

187

切实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教育公平

 

又到了新生入学的日子,许多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感到高兴,但也有更多的家长因为孩子上了一个普通学校而无可奈何。

不知从何时起,“寒门出贵子”已成为历史,穷人的孩子特别是农村的或小地方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在教育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在近几年考入清华北大以及985院校中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少。

教育的均衡化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教育的均衡化之所以被作为一个难点提出来,是因为中国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我是一名县级市的学生家长,女儿初、高中六年在省会城市的求学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地方教育发展的艰难。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设备落后,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待遇差距等,严重制约了县级教育的发展。

从某个角度来看,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其条件已经大大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在中国的一些贫困、偏远地区,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困难。即使是在中国的同一座城市,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往往有着天壤之别。更让人感到忧虑的是,教育的两极分化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正是因为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择校热愈演愈热,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现代版“孟母三迁”的故事时常上演;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各大中城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我们城区的两所小学一个班学生在六七十人实属正常,有的甚至还达到八十人以上。与之相反的,大部分农村学校有的班只有几名学生,甚至出现了“一对一”辅导的现象,有的学校学生加在一起也没有城区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而在高中这块择校热更为突出,生源流失尤为严重,大批中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几乎都去西安渭南上学。2016年中考华阴市前100名的学生只有8人在岳中上,5人在华中上,其余的87人全部流失。优质生源的流失也直接导致地方学校教学质量的落后,形成了恶性循环。而相反西安渭南的重点中学不仅享有资金上的巨大优势,还通过组织考试选拔、接受优等生推荐等方法,把最好的生源掌握在自己手里。杨东平教授把这称为掐尖教育:“因为它可以提前选拔性的大范围招生,所以很多人称为掐尖教育,它先把豌豆尖都掐在它的碗里了,所以它做的菜特别好吃。并不是它教育的功劳”。

还有一部分中等学生去不了这些重点学校,就选择去西安一些民办补习机构上学,每年的学费在四万左右,远比上大学的花销还要大很多,给许多普通家庭增加了负担。教育均衡化程度越低,择校率就会越高。“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前途。”这样的广告词让家长看后顿时觉得触目惊心。

其实,家长之所以想让孩子去重点学校,就是因为那些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部好。这也恰恰是县级中学的尴尬。学校硬件设备根为落后、教师办公条件根差,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生源流失,而且几乎每学期都有教师跳槽现象。

教育的均衡化应有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和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加大对于基础教育、中西部地区教育、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以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核心目标之一。一是中央财政统一投入,解决由地方经济水平差异造成教育投入不均衡的问题;二是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国家组织并提供相关的经费;三是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共享。

(二)强化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均衡化发展。教育促进社会和谐,主要是通过它所培养的人才来实现的。教育均衡化发展所要体现的核心是教育价值观: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的人?我们不能只把升学率和硬件设施作为衡量办学效能的重要尺度,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积极倡导德育首位、主流价值观,让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使全体学生获得均衡发展,并引领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教师的待遇,促进教师均衡化发展。一是提高基层教师的待遇。希望政府和全社会真正尊师重教,同时提高基层教师的工资待遇。二是加大培养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的力度,特别要利用教科研力量来培养骨干教师。形成骨干、名优教师群体。以骨干教师促进教科研做法,既全面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又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师为当地教育发展起辐射和支撑功能。三是精心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努力以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凝聚人、培育人、塑造人,努力为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名成家创造宽松的政策空间和成长环境。

总之,能让地方学校留住优秀的教师,留住成绩优异的学生,让家长不再花冤枉钱,让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教育是执政兴国、惠及民生的大事业,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必须把教育办好。如何办好,首先要在受教育的环境上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希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加快调研步调,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的实施意见,早日解决教育资源的尴尬现象。


签发人:党福奎                  渭教复函201820

 

渭南市教育局对市五届政协三次会议第187号提案的复函

 

尊敬的张秋冠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切实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第187号)收悉,首先,感谢贵委对我市教育现状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该提案的问题和建议非常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就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渭南教育为出发点,以“办好每一所学校、育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为落脚点,强,坚持市级统筹,强化制度创新,突出特色发展,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着力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共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切实把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政策指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先后制定印发了《渭南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渭政办发〔201843号)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二是强化考核,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双高双普”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对县级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对县级党政领导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进行督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每两年评选表彰23名“重教好县市区委书记” 、“重教好县市区长”。

(二)优化资源配置,倾力缩小城乡差距

一是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以市政府名义制定了《渭南市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实施方案》。到2020年,我市义务段学校将由目前的1322所调整为902所,其中小学由1038所调整为741所,初级中学由300所调整为161所,校均规模达到1200人左右。二是攻坚城区学校建设。补足城区短缺学位,实施“百所学校建设工程”,用35年时间新建、改扩建县城以上城区学校106所。截止目前,58所学校开工建设,34所学校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三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2016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并适当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补助水平。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年小学800元、初中1000元,寄宿制学校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200元。同时继续对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按每生每年60元补助农村学校取暖费。四是整体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渭南市学校发展五年行动计(20132018)》的要求,自2013年起,积极开展“千校达标”活动,确保到2020年,全市规划内952所学校(含高中40所,职中10所)全部实现标准化。目前,全市共创建标准化学校719所。五是实施全面改薄工程。通过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其与城区学校达到一样的标准。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7万平方米, 室外运动场146万平米,竣工校舍面积占批复建设面积的96%;投入资金7.15亿元,购置课桌凳23万套,购置图书650万册,购置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3.7万台套,购置数字教育资源2千套,购置生活设施2.3万件套,设备采购完成金额占规划金额的91%

(三)统筹师资配置,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一是强化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通过转任交流、团队交流、跟岗学习、支教帮扶、送教下乡等多种方式有效促进县域间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2014年全市启动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市上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出台相应方案,积极安排部署,落实配套政策,加强宣传报道,实现了交流轮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每年交流教师在2000名左右,占比15%左右,交流教师中名师和中、高级教师占交流教师总数30%以上,有效地缓解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问题。二是建立“县管校聘”管理体制。2016年起实行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通过多点走教、轮流支教、兼职任教等方式,确保农村偏远学校、村小教学点课程开足开齐,解决部分专业课教师不足问题。试点以来,全市共有543名体音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解决了部分专业课教师不足问题。三是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乡村教师的师德建设、补充渠道、生活待遇、编制管理、职称评聘、城乡交流、专业发展、荣誉制度等八个方面为乡村教师提供政策倾斜,建立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政策保障机制。积极落实乡镇工作人员补贴,将农村中小学教师纳入实施范围,按照基础标准200元、在乡镇工作每满一年增加10元的标准予以发放。四是提升校长教师队伍素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健全完善师德档案,大力表彰和宣传师德典型,推动形成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全市建立负面清单和教师个人诚信记录,专项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度改革,推动落实职级工资,构建起校长专业化发展机制。实施了“提升千名校长、打造教育强市”工程和“千名硕士人才”计划。健全“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深化校本研修工程,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四)创新管理机制,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建立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长效机制。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合理确定划片招生标准,全面推行“阳光招生”。 2016年起每个县市区至少确定了2所义务教育热点学校,采取摇号,电脑排位等形式安排入学工作,新生电脑随机均衡编班,确保了就学机会均等和阳光公平。二是着力消除超大班额和大班额。2018年年初各县市区就制定了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到2018年底前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自2018年秋季学期起,各小学、初中一年级不再新增56人以上大班额,到2020年底前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三是推行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制度”。制定印发了《渭南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推行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制度的意见(试行)》,按照“一年起步,两年规范,三年常态”的工作思路和同类型、同层次学校优势互补,相对就近,城乡捆绑,区域联动的原则在全市推行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同时,建立实施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互派教师、捆绑考核制度,力促城乡学校在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教育科研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作互助的发展团队,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陕西渭南探索大学区制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题向全国发出简报([2014]33期,精选刊第63期),对我市探索大学区制予以充分肯定。四是实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招生秩序。2013年起,全市开始启动并逐步实施中考改革,改革过程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实现了五大变化:一是学考结合。二是招生方式公开透明。三是规范了招生秩序。四是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五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是积极构建起素质教育实施体系。2016年起,全市从德育、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改革、体育、艺术教育、信息科技、社会实践七个方面全面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制定下发了《渭南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示范工作的通知》和《渭南市教育局成立素质教育示范体系建设视导组的通知》,确定了临渭区、合阳县和潼关县为示范县区,并在107所中小学校进行素质教育试验示范工作。全市成立了七个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建设视导组,并分七个层面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和107所试验示范校校长和具体分管工作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六是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围绕学生快乐成长、健康发展;教师教书育人、职业素养提升;学校依法管理、依规办学三个层面实施规范办学行为十条,即: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规定设置课程课时,精准控制课外作业设计,严格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科学设计日常考试与评价,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长效机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切实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五)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五个一”工程

一是树立全市教育“一盘棋”的理念。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编办、国土、住建等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全市统一的教育发展规划与布局。建立全市统一的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督导评估体系。

二是建立一套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管、教研机构统抓、学科研发指导中心和学校主办、督导或者中介机构统一评估的管办评相协调的工作机制。成立了渭南市各学段学科研究发展中心10个,每个学科由全市5-7名学科带头人组成,打破县域界限,学习和研究学科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改革动态,会诊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疑难困惑,以引领全市各学段各学科课堂教学,指导各年级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构建一套管用、实用灵活多样、高效便捷的工作制度。制定落实全市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示范课引领制度;经费保障制度;校本研修制度;教师奖励制度等,通过制度保障,推进各项工作特色发展。

四是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全市名师评选活动、赛教活动、教师素养、教师技能比拼活动、基本功大赛活动、特长展示活动等;组织开展渭南名师职业幸福感论坛,开展名师教学展示,宣传和推广我市教师先进事迹、典型经验,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五是塑造一种渭南特色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按照一县一策的指导思想,以基本教育原则和基本教学规范为核心,立足县情,从教育管理、教育理念、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名优教师、教学程式及其变式、应用范围等方面,打造百花齐放的县域教育特色。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促进渭南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欢迎您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渭南市教育局

                            2018730

 

 

(联系人:张 茵      0913——2930853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关于提高我市长期照护老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