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提案工作
关于提高我市长期照护老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5/14  浏览次数:3053 次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渭南市政协-政协渭南市委员会、渭南政协

162

关于提高我市长期照护老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市老龄化的进程加速,相关的老龄化问题道日益显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人、高龄老人显著增如,由此导政的老年人失能和残障状况越来越多,成为政府、家庭共同面对的难题。针对此类老人所需要的长期照护已逐渐由家庭或个人事务转向一种需要由社会不同部门构成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安排,目前我市长期照护老人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问题,存在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社区居家或机构的养老康复医疗护理服务能力不足,保障水平还很低的现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体现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对我市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存在问题

我市的老龄化具有人口数量大、发展速度快、地区差异明显以及高龄化态势等特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没有跟上,老年人在疾病护理及康复、精神慰籍等方面不能得到相对的满足和提高,我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少子老龄化”问题势态日趋严峻。一方面老年人呈快速增长之势;另一方面家庭小型化的发展,传统家庭不断缩小,独居老年人家庭不断增加,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老人护理老人”现象越发普遍,4-2-1的家庭结构将成为今后的主要家庭结构模式、往往一对夫妇要照料四位甚至更多老年人,“少子老龄化”问题势态日趋严峻,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难更大,一对夫妇奔波在多个老年人家庭、养老机构、医院之间的现象与矛盾将会日渐突出。

2、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需求增加。伴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的疾病谱也发生显著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后遗症,晚期肿瘤、老年痴呆等显著增加,如褥疮、带导尿管、气管插管或吸氧管、鼻饲管、造瘘管的“四管老人”,老年人失能和残障状况呈逐年上升势态,所需要的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需求增加,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赡养压力,甚至还常发生因“家庭护理疲劳”、违规医疗操作、经济等原因而使老年人感染、受虐的现象。据日本人口社会调查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前的平均卧床不起时间长达8.5个月。此类老年人的失能和残障并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医院也不会长期收治,他们只需居家或在养老康复机构得到专业人员的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就可减少感染,减轻痛苦,促进恢复。

3、社区居家养老康复医疗未开展,养老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质量参差不齐。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近两年已出现了一床难求的情况。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制度的支持、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养老康复机构和社区卫生中心均未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康复医疗服务,说明我市90%以上的居家残障老人没有得到规范的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现具有医疗资质的养老康复机构大多由厂矿医院改制,部分为民营机构,由于人力资源成本上涨等原因,许多机构都面临资金困难,在设施和条件上无法提高和改善,配备专业人员数量不能达到卫生部门规定的设置床位数的标准和要求,对在职人员的职业培训也跟不上,普遍存在收入低奉献大风险高的现象。社区卫生康复中心也同样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对此类老人收治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又进一步影响了养老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4、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社会保障部门在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长期照护老人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医疗护理及康复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民政部门的大部分养老康复机构未被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内,老年人只能依赖养老金、多年的积蓄和子女的补贴来支付相关费用,大多数老年人无奈选择居家卧床依赖老伴或子女的照护。制度的不完善引发了保障不公平及“道德风险”的产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只能选择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长期住院不肯出院,其医疗费用加剧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也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

长期照护老人的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是以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及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为特点,通常周期较长,其重点在于减轻病情、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让老年人躺着的能坐起,坐着的能站起,能够有尊严地安度晚年。参照国外老年人护理保险保障制度和周边城市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的做法,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增加财政投入,加快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现财政对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每月有少量床位补贴,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仅占我市老年人总数的10%90%的居家养老老人没有得到相关补贴,不利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建议财政加大投入,确保养老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对居家长期照护老人也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补贴,形成以政府补贴、医保、个人等多方负担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对实在交不起医保费用的困难老年居民,政府应该帮助所有老年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2、加快完善我市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由社会保障系统来支付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有关费用的健康保障制度,是以人为本思想的解放,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进步。建议借鉴周边城市的做法,组织专家论证老年人的长期医疗护理及康复医疗服务项目,界定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和保障人群,老年人居家或在机构内发生的范围内医疗费用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部支付。凡是具备医疗资质的养老康复机构应及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内,避免老年人住不同养老康复机构的保障不公平。政策上应鼓励老年人居家护理及康复模式,既符合我市的客观情况,克服养老康复机构的严重不足问题,又避免了长期住养老康复机构所带来的高昂床位费用问题。

3、加快养老康复机构的医疗资质认定、提高服务能力。卫生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鼓励具有医疗条件的养老康复机构增加医护人员和相关科室的配置,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使其现有床位大部分能具备有医疗资质,提高医疗康复服务能力。支持养老康复机构、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居家医疗康复服务。对于具备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改变目前由民政、卫生、社会保障三个部门分别审批、时间长效率低的现状,建议由三个部门协同审批统一发文,提高行政效率。


签发人:周庆华               渭财函(201894

 

对市五届政协三次会议第162

提案的复函

 

刘昭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市长期照护老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建议的提案》(第162号)收悉。现就涉及财政投入方面的问题答复如下:

我市各级财政部门非常重视支持老年人保障事业,不断加大投入,积极落实各项老年人财政保障政策主要有:

一、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新建和投入运营的养老院给予一定补助。201212月市政府出台了《渭南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该规划规定,对用房自建的社会力量新办的养老机构,且床位数在100张以上的,按核实床位数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其中对新建的县级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助1000元;对已受助老年人的民办养老机构,按实际占有床位,政府每年给予每张床位300元的运营补贴;为了促进全市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级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1710月市老龄委制定印发了《渭南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渭老龄委发[2017]6号),该规划规定,继续落实民办养老机构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政策,在原补贴标准基础上,每年每张运营床位标准再提高200元,使每年每张运营床位补贴达到500元。为此2018年市财政年投入34.4万元,较2017年增长21.2万元,支持我市养老院建设与运营。

二、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水平,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提供政府补助。2018年,政府补助水平,由人均年470元提高到500元。目前市级财政已下达资金21.28亿,为全市428万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为保障老年人医疗待遇发挥重要作用。

三、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水平,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城乡居民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50元提高至55元,全年已拨付中省项目资金1.45亿,市级配套137.94万元。为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和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得到广大老年人普遍欢迎。

四、建立健康扶贫制度。全市投入资金8800余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并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障制度减轻他们住院医疗费用负担,2018年,市财政均按时下达到各县市区健康扶贫省市补助资金4695万元,由县市区负责拨付到位,农村广大贫困老年人也将受惠于此政策。自此我市已全面建起“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的“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刘委员,您提出的提高我市长期照护老人基本医疗保障的建议,涉及广大老人身体健康,代表广大老人的心声。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为老年人群众提供更多层次保障。

感谢您们对渭南财政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您一如既往地支持财政各项工作。

 

渭南市财政局

2018731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关于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的提案
[下一篇]:切实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