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提案工作
关于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9/5/14  浏览次数:2901 次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渭南市政协-政协渭南市委员会、渭南政协

139

关于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的提案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近年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发展市场、活跃市场、满足人民各方面的需求、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有益的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融资困难困扰企业。由于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内部管理不规范,向银行贷款的抵押物不足,银行对民营担保机构不授信,对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不发放信用贷款且上浮利率,导致非公有制贷款周期长、利息高,甚至贷不到款,市场交易信用成本大,风险高。

二、创新创业能力不高。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产品开发人才。在企业家层面,满足于单打独斗、小富即安,发展圃于一己之力、本乡本土,缺乏携手创大业、抱团走天下的精神。受近几年经济不景气影响,投资创业热情明显下降。

三、政策扶持没有到位。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反映政策获得感不强,文件虽多“干货少”。一些政策因门槛高、程序复杂难落实,一些政策因规定不具体、实施无细则没落实,一些政策因“利益梗阻”不落实,政策效应被大打折扣。

办法和措施:

一、为非公有制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一是学习安徽做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完善非公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为非公企业融资搭建桥梁。二是大力开展银企、政企对接活动,定期举办企业、银行、担保公司对接会,采取政府综合部门搭台的方式,加强银企交流,协调金融机构对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公开授信。三是建立和完善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和贷款考核机制,规范企业资产抵(质)押贷款行为,鼓励进行专利权、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创新贷款品种,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企业的信贷支持。四是利用各类博览会、商品交易会、经济技术洽谈会等,组织开展招商引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资本与技术合作。

二、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一是鼓励非公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资本市场好、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好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企业给予优先支持。二是帮助非公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搞好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重点和优先安排非公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参与各类培训。三是支持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引导非公企业向经济开发区集中,发挥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链条。推进创业基地建设,支持建设创业信息平台,工商联成立创业辅导中心,财政给予资金支持,为非公经济发展打造创业平台。四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支持非公企业在一些垄断行业、公共服务行业和社会服务领域的竞争,鼓励非公企业申报产业项目、科技项目、争取财政资金的贴息和补助。

三、围绕服务企业,落实政策保障。一是建立健全非公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定期收集非公企业生产、技术、资金、用工等信息,接受咨询和诉求,梳理突出问题,及时召开现场会、联席会、专题会,研究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好政府部门广泛联系企业规定,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大协调,努力形成全县各级联动,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市场监管,多服务少干预,切实解决非公企业办事难问题。进一步落实政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鼓励大胆创新,彻底打破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门槛”。三是减少行政审批和许可,简化办事手续和程序。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推行重点非公企业“全年费一次定,多家费一家收”制度,建立落实好“一站式”审批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度,不断提高部门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快捷便利通道。四是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基层商会组织,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异地商会、社团的联系,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非公经济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8228


 

签发人:刘永奇             渭工信函(2018108

 

渭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市五届政协三次会议第139

提案的复函

 

市工商联: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力度的提案》(第13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全省“追赶超越”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提升公共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2017年,我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50.3%,超额完成49.7%的目标任务,首次实现了非公占比过半。韩城市、富平县、合阳县、大荔县、澄城县、白水县、华阴市等7个县市区非公占比超过50%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认真贯彻落实发展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市实际,认真梳理分析问题,加大与中省相关政策对接。先后出台了《渭南市工业促投资稳增长措施》《渭南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渭南市推进工业园区产业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省政府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1条措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多渠道引导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2.设立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股权投入,对新建成投产企业、新增规模企业和新上市挂牌企业等予以奖励,对入驻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的企业予以贴租扶持。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所发生的办公用房、用水、用能、宽带接入费用和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相关费用给予补贴。

3.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瞄准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发力,我市开展“渭南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2’行动”: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行动、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程序行动、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暖行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行动、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行动、优化企业纳税服务行动、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行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行动、县域营商环境检测评价行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督察行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行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上下联动,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打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4.开展企业发展典型案例调查宣传。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开展了企业发展典型案例宣传工作,发掘、总结了我市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园区建设方面的亮点和经验,与渭南电视台合作制作创新典型发展案例宣传片。截至目前,已完成40余户企业的制作,在渭南二套《创业之窗》栏目播放。

二、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1.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市级财政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投入,通过市级财政资金引导、中省基金参股、民间资本入股和社会捐赠等方式,到2020年基金规模达到5亿元,2025年达到10亿元。

2.支持企业直接融资。积极推进企业股改,对首次发行股票上市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首次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首次在陕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截止2018年,陕西石羊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伟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户企业已在新三板挂牌,获得陕西省第一批新三板挂牌企业补助资金50万元;华州区龙源生态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盛世绿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华州区福龙森林旅游有限公司、渭南大红食品有限公司等12户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成长版挂牌,获得市级挂牌企业补助资金5万元。

3.成立“政银企融资平台”。在“营商环境提升年”的大方案下,创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银企共赢”政银企交流平台,组建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淑隽同志担任,成员单位有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局)、税务局、财政局、法制办、工商联、工商局、银监局、人行渭南中心支行、商务局、发改委、金融办等职能部门,全市13家银行都加入了平台。目前已经组织了5场银企政对接会,共有57户企业参加了对接会。同时,逐步完善小微企业信息库,各县市区主管部门已上报小微企业名单1167户。

4.开展助保贷工作。指导全市县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开展助保贷业务。合阳县政府、临渭区政府、华州区政府、白水县政府、大荔县政府、蒲城县政府等提供风险补助资金已落实到位,开展业务。

5.组织参加各类洽谈会。组织我市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参加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中国西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暨丝绸之路特色食品展、“渭您而来.携手共赢”渭南.北京经济合作洽谈会、陕西名特产品(杭州)展销暨陕西一浙江企业协作与发展对接洽谈会和丝博会暨西洽会等展会,展示了渭南新形象,宣传企业新风采,促进合作,推动发展。

三、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

1.加强载体建设。市政府出台了《渭南市推进工业园区产业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市工业园区协调发展。截止2017年底,全市18个工业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174家,投产企业921户,实现营业收入2303亿元,同比增长11.09%:完成工业总产值1844.7亿元,同比增长10.24%;实缴税金82.6亿元,同比增长18.49%;吸纳就业20.7万人。其中,韩城经开区、渭南高新区、富平县庄里工业园区、蒲城高新区及渭南经开区5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大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6家,市级14家。

2.培养提升企业人才。通过开设职业经理人培训、创业创新培训、沙龙、俱乐部等形式,提升企业经营者素质。落实构建渭南市人才工程项目,开展全市“进高校招英才”活动,推进人才来渭发展和地校合作。开展百名企业人才选拔工作,开展企业家明星奖选拔工作,开展“创二代”和青年创业人才选拔工作。举办了渭南市百名企业人才金融管理暨投融资专题培训班和渭南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题培训班。

3.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为了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实施“瞪羚培育计划”,已有46家企业列入瞪羚培育计划。开展了“两化融合企业上云”行动。大力推进我市中小企业非公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全市共有陕西省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82个,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个,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76个。

四、下一步工作

1.推动政策落实。一是做好中省市关于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和落实。尤其是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宣贯工作,营造发展氛围。二是发挥市促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形成落实政策合力,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切实落实中省市扶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

2.推进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全面开展“两化融合企业上云”行动,为中小企业非公企业提供云服务。引导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加速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开展瞪羚培育企业认定工作。继续落实中小企业产品技术信息征集活动。继续实施“百名企业人才计划”、“千名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和“创二代”培育计划。

3.融资服务工作。一是开展小微企业需求摸底调查工作,了解企业意愿和需求难点痛点,建立小微企业信息库,梳理融资服务需求。二是搭建平台,加强合作,建立全方位供需对接体系。三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4.强化发展载体的平台。继续落实《渭南市推进工业园区产业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实现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和开展双创活动。强化工业园区环保工作,促使工业园区环保督查常态化。

感谢您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请继续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渭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882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关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提高我市长期照护老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