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健康证办理 严防公共健康问题“祸起萧墙”
市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反映:《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健康证作出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化妆品及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等专业生产、公共场所服务、托幼机构保育等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办理健康证。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健康证办理不规范、假证“满天飞”、流程繁琐等问题,不仅违背法律法规要求,更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当前健康证办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违规办证现象频发。个别地方办理和管理健康证存在多种违规情况,漏检一些项目仍可以拿到健康证,劳务中介能为从业者提供“代检”服务,无须体检、花点钱就能买到假证,个别企业对员工持有假健康证视而不见等。二是办理流程效率低下。不同地区办理健康证时间不一,一般为3至7个工作日,但部分地方需等待更久,对于急于上岗的就业者而言,过长的等待可能导致错失就业机会,客观上催生了“花钱买假证”的需求。三是服务覆盖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健康证免费办理仅针对本地从业人员,对外来务工人员收费,而假证因价格低廉形成不正当竞争,进一步压缩了正规办证的生存空间。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监管力度不足。对违规办证、制售假证等行为的打击不够精准有力,违法成本较低。二是服务供给不均衡。可办理健康证的医疗机构数量有限,办理流程不够优化,办理效率偏低。三是政策执行存在地域差异。免费服务覆盖面未实现全员普惠,对外来人员的公共服务保障不到位。
建议:
一是强化监管执法,严查违规行为。加大对医疗机构办证流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康证信息联网核查机制,确保“持证必体检、体检必规范”。严厉打击中介造假、托关系办证等行为,对涉事机构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的震慑力。
二是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办理效率。合理增加具备资质的健康证办理医疗机构数量,特别是在流动人口密集区域增设服务点;简化体检流程,推行“预约体检+次日办结”模式,最大限度缩短办证时间,保障就业者及时上岗需求。
三是扩大免费范围,实现服务普惠。统一健康证免费办理政策,取消本地与外来人员的区别对待,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纳入免费办理范围,从源头挤压假证的生存空间,让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到实处。
健康证是守护公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规范其办理管理不仅是落实《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更是保障民生安全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性措施,让健康证真正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