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渭文旅融合既要融深融紧又要各具特色
市政协委员李永生、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反映:西渭文旅融合是“ 西安都市圈文旅融合互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和渭南两市在自然风光、文化生活、风土人情等旅游资源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和互补性,通过文旅融合,可以激发两地的旅游互动吸引力,实现高密度、高频次、高质量、高效益的旅游循环。促进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不仅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还可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两大产业的共赢,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西渭文旅融合整体呈现出多领域、多层面积极互动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度不高。尽管近年来西安都市圈在文旅融合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整体上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许多旅游项目仍然以传统的观光游览为主,缺乏深 度的文化体验内容,难以吸引游客长时间停留和深度参与。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不同地区、不同景点往往推出相似或雷同的文化旅游产品,游客在体验过程中缺乏新鲜感。
二是产业协作不强。西安知名文旅企业在渭投资较少,西渭文旅产业关联性和互补性不强,产业的集聚效应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产业协作不强也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薄弱,造成西渭在交通设施、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建设缺少一体化推进思路,连接性、贯通性还不够紧密,未形成市场化、同城化、一体化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是合作融合机制和保障不健全。目前区域整体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交通、住宿、餐饮的合作缺乏便捷性和舒适性保障,两地在文旅融合的协调机制,如政策制定、规划衔接、市场营销等方面配合度不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能够代表区域整体特色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宣传推广的渠道还有待拓宽。
建议:
一是积极发挥西安外溢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利用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和大唐不夜城、钟楼、兵马俑、华山、渭华起义教育基地、富平中华郡、韩城司马迁祠、洽川湿地等旅游品牌,共同打造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夜间文旅消费经济集聚区、黄河文化旅游IP及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旅游联票、文旅惠民一卡通、助企惠民旅游消费券等产品,实现政策互惠、游客互送、市场共享。
二是构建“西安智慧+渭南文旅+都市圈城市联动”交流协作机制。开发提升渭南文旅项目,打造标识性精品演艺产品。发挥西安高校、科研机构的智库作用,加快实施大华山旅游产品提升项目。渭南、西安两地政府应定期召开文旅融合发展座谈会,就文旅资源整合、开发、宣传进行深入交流,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平台,对西安和渭南的文旅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文旅线路和产品。
三是加强区域文旅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两市之间4A、5A级景区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推进西安地铁渭南延伸项目。建立统一的文旅宣传平台,共同策划和推广文旅活动,双方可联合举办文旅推介会、旅游节等活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交流和共享。鼓励和支持本土文化元素在旅游商品、纪念品中的创新应用,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建立文旅融合监管机制,对合作项目的进展、效果等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提升区域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共同推动西安渭南文旅融合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