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视察调研视察
坚持问题导向 打通堵点痛点 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2/18  浏览次数:35465 次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渭南市政协-政协渭南市委员会、渭南政协
坚持问题导向  打通堵点痛点
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渭南市政协社会法制与民族宗教委员会

为落实市委书记王琳同志在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委员见面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委员提案落地见效,促进我市营商环境上台阶,5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临渭、华州、大荔、高新、经开等地实地调研,召开调研组、政府部门、企业三方座谈会3场,调研组、企业代表双方座谈会1场,参与企业40余家,对我市营商环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召开主席会议进行了重点协商。现就调研协商情况报告如下:
趋势向好向优  综合效益彰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各级各部门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加快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全市营商环境呈现出持续向好向优的态势: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共识正在转化为积极行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推动工作的举措和决心愈加有力,先后开展“10+2”“5+3”专项行动,特别是今年把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成立工作专班强力推进。各级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对标中省市要求,呼应企业和群众诉求,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形成了合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氛围。
二是“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创新推行“容缺+承诺+并联审批+全程代办”模式,疾步推进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建成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掌上渭南APP、“渭好办”微信公众号,开设网上中介超市、公共资源交易等政务服务专区,200余项高频民生事项和涉企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网上集成服务,“一网通办”走在全省前列。探索开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基本实现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全市政务环境和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是综合效益彰显。探索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开办实现“即批秒办”,建立领导包抓和助企专员工作新机制,在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第三方评估中居全省第4位,企业和群众的感受度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年1-4月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8352户,同比增长61%,增速排名全省第一。特别是今年全市确定的527个重点项目中,截止5月份,520个项目已办结市域内全部手续,办结率98.6%,为我市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问题不容忽视  亟待奋蹄前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看到,与中省对加大“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要求相比较,同企业和群众的诉求相对照,我们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需要下大气力去解决。
一是工作推进不平衡。各县区、各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视程度、推进力度不一,仍然存在“上热下凉、上紧下松”现象。有企业代表反映,一些县区和部门还抱有观望和等靠上面安排的思想,不能从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去主动探索求变,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意识不强,还没有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上升到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
二是网上办事能力不强。数字化、智慧化是优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和发展趋势,但从我市实际看,全市信息化工作缺乏总体设计,各部门在设计需求、标准规范上差异较大,难以实现全市政务系统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同时,一些部门对数据共享交换的主动性不强,造成“信息孤岛”、数据鸿沟,无法支撑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制约了“一网通办”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政务环境有待改善。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程度不强,同一事项在不同县市区间、线上与线下存在办理标准不一的问题。有些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在服务窗口数量的设置上没有考虑群众的办事需求,而是根据部门数量均衡安排,导致部分窗口排队挤侯,一些窗口门前罗雀;个别进驻部门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依然是咨询接待处。
四是企业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企业办事环节多、程序繁、门好进、事难办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最多跑一次”在一些部门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在具体工作中 “承诺很丰满、落实很骨感”。有企业主反映,他的企业常年都要安排3个人和政府部门打交道,耗费人力物力,贻误发展良机。在执法监管上,多头检查、多层执法,以罚代管、“一刀切”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企业主反映,他的企业平均每天都要接受一次执法检查。主动助企纾困的意识不强,有企业反映,因厂区门前修路无法排水,企业多方求助无效被迫停产达一年之久。同时,企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融资贷款难、人才招引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短等问题。
打通堵点痛点  营造发展高地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努力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共识共动。优化营商环境是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的内在要求,是我市在西渭融合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主动承接西安外溢产业和我国东部转移产业,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奖惩机制,切实提高全市上下优化营商环境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 “十大重点工作”之一装到心坎上,践行到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中,努力营造人人关注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中省新部署,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简化办事手续、再造服务流程,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二是加快全市政务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实现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在市域内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切实提高“一网通办”的能力。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大厅窗口设置,增强窗口办事权限,提高窗口服务能力。探索设立“兜底窗口”,对一些政策性强、历史遗留难题兜底跟踪协调办理。四是进一步强化市县两级营商环境办公室的职能和人员配备,增强其对各行政执法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进而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协同发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要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一是善于发现、培育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典型,对创新措施和工作亮点,及时进行经验集成和总结推广,激励更多的部门和干部学有标兵、争先创优。二是进一步发挥市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的作用,加强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跟踪推进,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问题研讨会,建立问题台账和责任清单,坚持面上统筹、点上突破,对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压茬整治。三是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坚决杜绝“开空头支票”“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对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给予合理补偿,以诚信政务带动诚信社会建设,打造“诚信渭南”。
四、要着力营造一流的企业发展环境。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我市务必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瞄准企业需求进行政务工作的革命性变革,努力营造“尊商、稳商、护商”氛围。6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这是国家层面连续九年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高度重视。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目标,瞄准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革命,在解决企业融资、人才保障、中介服务、土地供应、产业链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谋划、重点突破,特别是要下茬解决好企业反映集中的行政部门乱检查、乱罚款,垄断行业乱收费、慢作为的问题,着力增强服务企业、护航企业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加强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水电气暖路、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对标我市打造“353”产业集群目标,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发展”为举措,对“西安研发渭南制造”模式进行升级,着力在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上做文章。进一步完善招引产业项目利益分成机制,对各县市区、各经济区招引的产业项目进行集中布局,致力建设专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打造工业产业发展的环境高地。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推动尧头窑陶瓷产业发展 赋能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景德镇、建阳、龙泉发展陶瓷文旅产业的思考
[下一篇]:聚焦重点难点精准靶向发力 让城市更宜居 人民更幸福 王晓军督导调研我市创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