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文苑政协文苑
仓颉 黄土大原上的一抺情怀
发布时间:2021/1/20  浏览次数:2414 次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渭南市政协-政协渭南市委员会、渭南政协

弘扬中华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一

陕西省渭南市政协文史港澳台侨委员会

陕西省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仓颉 黄土大原上的一抺情怀

陕西渭南   隋晓会


古老白水的土地上有一条河叫洛河。如同苍穹间落下的图腾,缭绕着黄土大原上的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桥山。在桥山的西北方住着华夏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东南方则供奉着我们民族的字祖仓颉。轩辕黄帝留住了华夏的血脉,被叫做根。字祖仓颉孕育的民族精神,被叫做魂。

当我们把思维的元素融合在一种混沌和明晰的期盼之中的时候,竟然会惊奇地发现,黄土大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自豪的历史,还是一抹无穷无际的仓颉情怀。

———题记

白水,仓颉。仓颉,白水。

袁鹰先生说,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

方块字,世界上最令人惊讶和不可思议的文字恰恰就诞生在白水这片神奇古老的黄土地上。我们说,它不仅仅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荒芜时代,更是把一种亘古不息的华夏文明无与伦比地传承到今天。就是因为有了文字,我们的民族才创造出了五千年的伟大农耕文明,因为有了仓颉,中华民族的历史才更加五彩斑斓,才更加令人陶醉和神往,就是因为有了仓颉,华夏文明才傲然矗立在世界东方。

我们要记住轩辕黄帝,因为他是我们民族的共同祖先。我们更要记住仓颉,因为他是我们民族无可辩驳的精神载体。

也许是生命的依恋,也许是上天的恩惠。不管是谁,只要踏上这片生命世界的殿堂,就会觉得仓颉是天籁之魂,是生命的精神之尖。对于华夏民族来说,黄土地既是启蒙之地,立足之地,生存之地。更是文明的发祥之地。

仓颉,黄土地。黄土地,仓颉。

从北魏的“均田制”,太平天国的“有田同耕”,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土地革命,无不折射着土地与生命的精彩关联。曾经大气磅礴地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也说,“天之所生、地之所产,足以养人。”是的,生命离不开黄土地,我们离不开黄土地。所以从古到今,人们对黄土地的情结与情怀、怀念与留恋、神往与钟情,无不还原着一种生命和精神的真谛。

如果我们从高空俯瞰白水大地,就会惊奇地发现有个和宇宙精神相通的乾坤湾,牢牢地镶嵌在天宇之间,古洛河很依恋也很谦逊的在这方孕育仓颉文明的圣地上悄悄转了一个弯,融入黄河、奔向大海。它似乎告诉我们,大大的乾坤湾就是生命的乾坤,是它给了这片土地生命和灵魂。不是吗?黄土地黄河黄皮肤的中国人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繁衍创造,不断前行。黄帝和仓颉,他们一个始创华夏民族,一个始创鸟迹虫书。不管是涅槃还是传说,正是他们拉开了史前期人类文明的序曲。一个个传说故事、一篇篇神话寓言、一首首诗词歌赋,在一串串文字的记录下,也在诉说着仓颉的一抹情怀。

仓颉,情怀。情怀,仓颉。

仓颉不仅仅只是传说,它是一种生命眷恋的宇宙情怀。《春秋元命苞》记载:“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侈,四目灵光,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终葬衙之利乡亭。”衙之利乡亭即今白水县史官村北,与黄帝陵遥遥相望。

《荀子·解蔽》说:“古之好书者众也,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说真的,浩瀚的世界里,创造文字不可能是一人之力就能完成的,它就是文化的一种演进。可仓颉留住了,成了统一和传播过程中的集大成者。就像木匠敬鲁班,酒坊敬杜康一样。中国人最讲究寻根问祖、师出有名。也许这也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文化传播需要。我们今天看到的仓颉被后裔们推崇为“龙颜四目、感动天地”的神人。恰恰说明了仓颉的伟大和厚重。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如今的仓颉就是华夏民族文化文字的符号,一种文化精神的神话图腾。他所创造的汉字,作为我们民族一张标志性名片,世界上唯一一种未曾中断的文字,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华夏七大语系、两岸三地维系中,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基石,文化长城和情结纽带。海峡两岸,华胞侨胞,凡书汉字者,皆知仓颉。“认祖归宗、同文同根”在他们寻根问祖的黄土大原上,不仅有祭祀黄帝的虔诚身影,亦有拜谒仓颉的拳拳情怀。

曾经有人不解地发问,为什么汉字是仓颉造出来的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仓颉具有一种生命的深邃情怀。他把群体的生命意识深深融入了养育生命的黄土地中。情怀是什么?《易经》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代大儒张载《横渠学案》中写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情怀,自黄帝仓颉始而后一脉相承,延续至今。

我们无须去探究仓颉作为个体的存在与否。其实仓颉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标识,就是民族生命的本身。它的存在和延续就是展现着述民情、化民风的博大情怀,使天下苍生结束混乱的记忆,告别蒙昧蛮荒,使文明的薪火从此传遍中华大地。文字就是一种文化,一种属于生命精神的文化。正因为它是一种文化,它才超越了方块字固有的外延,成了华夏民族一种记忆的符号,交流的符号,情感的符号,精神的符号和生命的符号。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白水发现了仰韶时期的最大房址和龙山时期的瓮棺葬群,这说明居住在白水的先民们在六七千年前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因为当时文字的缺失,遗憾的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录。

有了文字,便有了文明传承的载体。文字的诞生,才书写了泱泱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文学史,文化史。先秦两汉的纵横捭阖、隋唐时期的英雄气象,宋元明清的科技进步。有了文字,才有了经、史、子、集,才让我们在读史中明辨是非。楚骚、汉赋、唐诗宋词才使我们在旖旎的意境中开阔胸襟。戏剧传奇明清小说,深入骨髓的生命体验不得不勾起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情怀代代传承。

仓颉,文化。文化,仓颉。

走进拥有三千年历史的仓颉庙宇,庙内《明正德重修仓颉庙碑》记载:“公(仓颉)逝,黄帝敕葬白水东北彭衙城六十里,有庙在焉,建置之初,自黄帝至尧舜,历禹汤而宋元,逮我皇明,仓有天下数千载之余矣。”说明仓颉庙为敕造,仓颉庙的修建为国家行为,其祭祀典礼相当于今之国祭。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路经北洛河澄城与白水交汇处,因仰慕仓颉,特前去拜祭。当地人为纪念这位圣人,还将孔子涉水而过的小溪取名为 “孔走河”。

据史料载:“仓颉造书两卷,隋乱时失于兵火,现存只有二十八字”,清乾隆时期,白水知县梁善长将仓颉所造文字遗存的二十八个字摹制而成《仓圣鸟迹书碑》。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传说,这二十八字即为中国最早的国书。

仓颉庙内悬挂匾牌“文化之祖”出自于右任老先生亲笔。1920年,失落千年的《广武将军碑》重见天日,于右任先生得见其碑拓,喜曰:“千年出土光腾射”、“老见异物眼复明”,挥毫大书“文化之祖”悬于庙中;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也在他的《千秋仓颉庙》《仓颉庙记》等文中,对仓颉造字于白水,传播于九州,造福于万代,作出了详细的论述。居于中国苹果之乡的仓颉后裔们,正奔走于整理、传播仓颉故事的征途上,这些圣人、贤达、学者、后裔利用他们发自肺腑的言行表达着对字祖仓颉的敬仰情怀。

“画卦再开文字祖;结绳新创鸟虫书”、“雨粟当年感天地,同文永世配桥陵”,这是仓颉墓两侧的对联,其周围是一圈六棱(八卦形)砖砌花墙,意寓文化才能成为一个民族强大的围墙,为朱庆澜拜谒仓颉庙后捐资修建。同时在庙内,有一石碑,为彭德怀手书的《仓颉庙古柏保护令》,由此可见,同根同祖的炎黄子孙,都对仓颉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呵护情怀!

还有讨袁护法的高俊、揭竿而起的王二,这些仓颉故里的后裔们不仅传承着圣人的人文情怀,更发扬着他心系黎民苍生的民本情怀。

“论功不在炎黄下,尊圣当于孔孟先”、“开凿汉字先河,丹心万载,丰功万载;创造文明历史,白水一人,亘古一人。”这些对联,不仅是对仓颉的一种敬仰,也是对仓颉文化的一种留恋和归依。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仓颉的仰慕不仅只是全球的华人。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在美国国会大厦图书馆内,陈设有仓颉的塑像,汉语译为:“仓颉,东方文化的保护神。”在陕西、河南、甘肃、山东、浙江、山西、澳门、台湾等地,有关仓颉的祠庙、陵墓、亭院以及造字台、授书台等遗迹多达数十处。我们在想: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的历史时期,如果把白水县“谷雨”祭祀活动提升至国家层面进行,必将进一步增强十三亿华夏儿女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千百年来,凡有仓颉祠庙之地,都有不同的仓颉庙会和祭祀活动。为什么联合国会将谷雨节认定为中文日?为什么西方文明对仓颉亦有着同样的认同?为什么全国各地会诞生如此多的仓颉纪念馆,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为什么将《仓颉传说》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诸多的仓颉纪念地中,为什么独将白水仓颉墓与庙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文艺评论家、当代学者肖云儒用“三个唯一”回答了这些问题。即:白水仓颉庙是全国40多个庙里面唯一的国家文保级单位;是唯一的仓颉庙,仓颉墓,仓颉庙碑,仓颉书,仓颉古柏群五合一的庙宇。是唯一一处以谷雨祭仓颉和清明节祭黄帝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在追思“人文初祖——黄帝”的同时,追思中华文明之根“文化之源——仓颉”的地方。仓颉传说不仅是白水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白水这块古老而神奇的黄土地上,古有四圣创文明,今有五新画宏图。30万白水儿女及海外赤子为着将仓颉祭祀列入国家公祭的愿望正在积极地呼吁与奔走之中!与时俱进的白水人,正在“四区”目标、“五新”蓝图的梦想中奋发而为,这片以仓圣塬为圆心的黄土大原,必将成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华人、乃至全人类关注的文化热点和情怀聚点。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3天抗疫记--一位普通市民居家抗疫心路历程
[下一篇]:仓颉鸟迹书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