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提案工作
对市五届政协五次会议第196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0/12/17  浏览次数:1076 次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渭南市政协-政协渭南市委员会、渭南政协


对市五届政协五次会议第196提案的复函


市工商联:

《关于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19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9月份,我市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我们紧紧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坚持统筹谋划、改革创新,先行试点、示范带动,以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参与,增加服务供给,以“四梁八柱”为框架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市各类养老床位达到2692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4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30.15张。

一、聚焦善改善成,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作为全市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一是高起点定位。市委、市政府对养老事业的发展始终高看一眼、重视十分,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全市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机遇期、改善民生的重要窗口期,作为扎实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扩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工作纳入今年承诺十件民生实事,大力支持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高规格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市委书记魏建锋主持召开市委深改会议,调研出台试点方案,制定出台一系列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市长王琳到任仅两个半月,就两次主持召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居家社区养老改革和社区工作者力量不足的问题。市级班子合力推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建立市委“双常委”联系试点项目,市政府分管领导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列为年度领题的重点工作,市人大定期听取养老工作汇报,市政协将全市养老工作列入专项调研课题。

三是高标准谋划。着眼于搞清弄准老年人对美好养老生活的需求,组成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和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带队的工作专班,进村入社区开展广泛调研,到江苏镇江、福建福州等地参观学习,梳理出养老工作中的“堵点”“痛点”,结合学到的先进地区经验,提出改革试点工作的框架和思路,将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谋划“十四五”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统筹起来,明晰“四个一批”的工作思路(高标准建设一批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搭建一个市县互联互通、线上线下服务流畅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一支精通业务、熟悉管理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形成一套符合实际、配套完善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和开展“7896”专项行动的具体抓手(年内新增20所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6所养老服务中心(站),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0%。新建220所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达到80%。新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到90%,新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率达到60%),打造新时代生活照料舒心、健康养护省心、服务优质放心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渭南模式”。

二、聚焦民生需求,搭建覆盖全域的养老服务基础体系

面对渭南养老服务起步晚、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低、布局不尽合理等工作短板,我们着力构建以城区为示范、以镇(街道)为补充、以村(社区)为依托、以居家为基础的“不远离家门、不变换环境”“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体系,织密以城带乡、互为补充、星罗棋布、覆盖全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网络。

一是提升市社会福利院和县级福利园区示范养老功能。着力拓展市社会福利院的收养、康复、医疗、特护功能,两年间,面向中心城区新增收养孤、老、残等420多人。同时,投资7700余万元,在市社会福利院新建精神病疗养所,设计床位480张,年底建成运营后将极大改善养老人员的生活居住环境。在全市11个县城中心,布局建设了以养老为主体功能的县级民政福利园区,新建养老床位6230多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240多张,韩城市社会福利园、蒲城县老年养护楼、澄城县怡人养老院成为全省的亮点。

二是拓建镇(街道)区域养老中心。针对镇(街道)特困人员养老服务难的问题,整合民政领域和当地政府政策力量资金,建成镇级区域性敬老院11家,拥有床位1130张,标配基础医疗服务。每个区域敬老院覆盖周边2-3个镇(街道)特困人员供养、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有效缓解了边远地区和贫困群众较集中地区养老服务薄弱问题。推进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其在居家助老、社区托老、服务派送等方面的枢纽和辐射作用,今年新建的20所示范养老中心,总面积11000平方米,设置床位210张。

三是打造村(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累计投资1.4亿元,在全市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农村互助幸福院1592所,其中运营608所,拥有床位12700余张,实现了中心村全覆盖。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4所,拥有床位1680张,自办型老年食堂520余家,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日托、全托、医养结合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四是完善居家托底养老服务。对全市城乡特困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和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摸查工作,建立基础数据库,签订关爱服务协议,绘制集老年人动态管理数据库、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档案、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养老“关爱地图”。借助“互联网养老”信息平台,适时掌握居家老年人动态。支持“嵌入式”养老机构开展“喘息服务”,向老年人提供月托、周托、日托等短期托养服务项目。全市1756家老年协会通过“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广泛参与居家老人互助关爱活动,惠及30多万老年人。

三、聚焦精细精准,提升多样完备的养老服务能力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积极探索多样服务,初步形成了“机构+居家”“基本+特色”“低偿+无偿”等统分结合、高低搭配服务模式。

一是公办机构重点养。加大支持全市22家特困供养机构扩大规模、改善设施、拓展功能,提高供养质量。目前,全市入住特困供养人员1750名,实现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愿进全进。

二是民办机构主力养。全市68家民办养老机构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73%;拥有床位数9196余张,占到全市机构床位数的66%;入住老年人5246人,占全市机构入住老年人数的75%

三是医养结合推动养。全市10家社区医院拓展经营领域,将医疗和养老资源有机整合、服务功能有效衔接;291个村卫生室与村互助幸福院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综合性、持续性健康照护服务。全市30家养老机构实现了医养结合签约服务全覆盖,并开通了绿色通道;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

四是村级组织助力养。全市有350多个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村,从村集体积累中按每人每月200500元左右的标准补贴支持幸福院运营。富平县宫里镇大樊村不仅解决了本村467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问题,还为附近村20多名留守老人、孤残老人和特困老人提供了价廉舒适的“养老乐园”。

五是邻里互助关照养。一些地方结合农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密切等,依托老年协会、留守妇女服务队等,积极组织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健康老人与病弱困难老人就近、就亲、就便帮扶结对,建立相对固定的结对帮扶关系开展养老。

六是社会组织参与养。实施“省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项目”等养老服务项目,金秋苑、颐馨苑等12家社会组织参与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建立了有安全风险和生活困难留守老人主动发现和快速帮扶响应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两年来,累计投入509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为老服务。

七是志愿队伍合力养。全市953支志愿队伍通过“社工+义工”、“需求+项目”、“动态+常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助餐、助浴、助聊、助急、助行、助医、助乐等增值服务,一些项目社工发挥熟悉老年群体需求的专业优势,为中度重度失能老人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

八是知名企业支持养。正在洽谈引进河南爱馨养老服务集团、中铁建业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2家域外养老服务知名企业来渭连锁经营,重点培育打造了东秀星、福音、五柏抱槐等专业服务能力强的本土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其中,2家养老机构被授予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14家被列入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

四、聚焦有效长效,健全完善顺畅的养老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市县成立专项工作机构,实行试点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考核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资源调配,研究解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围绕解决“规划难”问题,明确将民政部门纳入同级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围绕解决“用地难”问题,明确鼓励利用商业、办公、工业、仓储、闲置学校存量房等改建养老机构。围绕解决“用人难”问题,建立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围绕破解“监管难”问题,建立养老服务评定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二是建立“线上服务”即时响应机制。建立了市一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和“智慧养老”服务调度指挥中心、县级二级信息化养老服务站点和社区三级信息化养老服务站点,推动信息化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向老年人家庭延伸,打造“无围墙养老院”,20216月底,全市智慧养老平台贯通运行后,居家养老“码上办”即可实现“服务机构一键预约、服务需求一号呼叫、服务供给一图全览、服务流程一网闭环、服务跟踪一站到底”,让谋求养老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三是建立人财物全要素保障机制。正在筹划组建全市养老服务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参与养老项目调查研究、评估论证、课题指导和政策起草等工作。开展“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目前培训养老机构管理及护理人员2000余人次。依托渭南市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和培训课程,今年培训1800名养老护理员。组建“爱心志愿者”服务队100多个、5200多人,累计服务时长10多万小时,受益老年人达到2.5万人。在最近招聘的195名社区工作人员中,其中明确社区养老专职人员39人。市财政把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纳入预算内投资优先方向,对每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每年运营经费补贴1万元;对每个新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补贴10万元。市本级福彩公益金每年不少于55%的比例用于支持养老服务。

四是建立加大政策供给优化发展环境机制。制定印发《渭南市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渭南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管理。简化审批手续,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室、医务室、护理室实行备案管理。采取政策补贴等方式,对纳入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分步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将符合条件的服务事项列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和引导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赠支持。

感谢对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支持,请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我市养老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渭南市民政局

202097

(联系人:杨凯     联系电话:0913-2931629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对市五届政协五次会议第122号提案的复函
[下一篇]:对市五届政协五次会议第282号提案的复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