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交流工作交流
关于我县婚丧礼俗演变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7/28  浏览次数:4450 次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渭南市政协-政协渭南市委员会、渭南政协


关于我县婚丧礼俗演变的调研报告

澄城县政协


简办婚丧事宜,既是中央对各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各界对遏制攀比之风的期盼。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组织委员对我县近年来婚丧礼俗演变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在韦庄、冯原、交道镇召开片区座谈会三场,发放调查问卷,通过网络、书籍收集资料10余篇,走访民间司仪、红白理事会执事及个别家户50余人次,召开总结座谈会一次,基本摸清了我县婚丧礼俗的大致流程、婚丧礼俗的地域差异以及近年来的演变情况。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婚丧礼俗从来都具有地方特色。就我县而言,一方面,县南县北的礼俗大同小异,具有县域特点;另一方面,沟南简朴礼轻,沟北繁冗礼重,县中兼而有之,呈现出区域差异。

风俗的演变有一个过程,也有变化的原因。凡是乡镇党委政府重视的地方,比如韦庄、交道、冯原等乡镇,红白理事会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婚丧事大操大办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比如,沟南本村人随礼后不再设席宴请,仅公示随礼人名单表示感谢等做法,就比较有借鉴性。同时,由于发展的不均衡、价值的多元化、攀比风的相互影响,尤其是一些地方红白理事会的形同虚设、基层组织的听之任之、普通群众的盲目效仿,使得一些婚丧陋习沉渣泛起。据群众反映,沟北的一些不可取的做法和现象,正在给沟南简朴的丧葬礼俗带来一些不好的浸染和诱导,值得警惕和预防;还有,箍墓这个现象,沟南以前是没有的,现在一些在外干事的在村里带了头,有的甚至没有土地,征地箍墓;还有丧事放炮的问题,一些富起来的人竟一岁响一墩炮,多少岁响多少墩炮。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像群众顺口溜说的:“沟北带坏了沟南,外边带坏了里边,富人连累了穷人,相呼迎合了俗气”。

二、存在问题

敦厚淳朴,务实节俭,原本是我们澄城婚丧礼俗的传统和底色,可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婚丧礼仪越来越偏离了它本应有的传承和内涵,越来越变了味儿。

1.“随礼”恶性循环。人情往来随礼之风形成潜规则,随礼就是要“相互走礼节”,就是拿了人家的钱要想办法还回去,各种“随礼”越来越繁,操办的名目也越来越多,已成为不少人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有的农村家庭因随不起礼而长期欠债,愈来愈贫,现状堪忧。

2.婚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非理性消费攀升。“沟北的女子娶不起”,大意是说,以澄城县西河为界,冯原、王庄等县城北片的女子婚嫁彩礼较多,少则三四万,多则六七万,加上金银首饰、买房等大宗婚礼开支,一个家庭要娶进来一个像样的儿媳,基本开支都在二十万元左右。更有甚者,有的村落盛行“斗富”,迎新娘动用多辆桥车,新娘座驾租用名车。承办婚宴时,讲排场,比阔气,互相攀比,有的甚至斥巨资承包酒店,聘请司仪,雇请锣鼓队,婚礼越办越阔,相比改革开放初期,结婚成本增加了30倍左右。

3.葬礼铺张浪费。沟北倘若一个村子里有老人去世,基本上全村人都要出动,至少每家都要来一个人帮忙,亲戚朋友来吊唁的少则百十人,多则几百人,丧礼也必不可少;直系亲属更是重头戏,女儿除送来高幡、纸马、花圈等全套“纸扎”外,一般随礼都在万元以上,除此之外,还要准备大批量的茶壶、脸盆、毛巾、水杯等,以犒劳帮忙打理丧事的村人;随礼也五花八门,除必需品外,有的还买来冰箱、电视机、沙发等,极显随礼之风光;主人家要聘请民间乐队、专业摄影师,鼓乐声从早到晚,全套酒席、麦子泡等连续吃三四天,鸡、虾、鱼、肘等必不可少,剩余饭菜全部倒掉,一个丧事办下来,花费至少在六七万,多则十余万。

4.公私界线模糊。红白事上潜在权钱交易的贪腐问题;旧时的随礼,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为了扶贫济困,给予穷人一定的帮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礼的内涵在一些地方发生了质变,成为相互拉关系、谋利益的砝码,或者等价交换的工具,不少人迫于人情所累,不得不撑起门面,把正常的人情往来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5.变相买卖婚姻。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农村“天价彩礼”现象屡见不鲜。“爷爷娶奶奶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用了半头牛;我娶媳妇却用了爹娘半条命”这是今天众多即将步入或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的真实感慨。

6.城区丧事扰民。城区办丧搭灵棚、摆花圈、燃放鞭炮等影响交通、污染环境的现象严重。从城区目前丧事现实状况来看,乱搭灵棚、拱门,乱放鞭炮,乱丢纸钱,晚上唱夜戏夜歌,这些现象成了城区办丧事的特色。死一个人,闹翻一条街,甚至闹翻一座城。这种扰民、损民的丧葬方式,市民反映非常强烈。

三、建议对策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是各界群众的共同心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全县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新风尚,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科学健康文明的理事方式,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为此建议:

1.健全组织有人抓。镇(办)党(工)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婚丧礼俗工作,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村级两委成员要指导红白理事会工作,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在办理婚丧事务中,红白理事会要有担当,要做到事前介入指导、事中严格监督、事后总结完善,不能充当老好人。

2.形成制度有遵循。要狠抓落实,把县上提出的“十不准”倡议变为制度,落实在行动上。要依法修订并形成通俗易懂、易学易记、可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践行。

3.干部带头做表率。“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婚丧喜庆活动有关纪律和要求,带头反对举办豪华婚礼、索要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炫富摆阔现象,带头抵制伤风败俗、挑战道德底线的行为。

4.文明创建做示范。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把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作为评选、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和测评指标。通过举办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活动,推动传统礼俗的创新性发展。

5.联合执法作保障。革除陈规陋俗,诸如城区主街道摆放灵堂花圈挽幛、大肆燃放烟花爆竹、无端拦挡婚车索要烟酒钱财,既要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规定、自觉抵制歪风,更要公安、环保、城建、环卫等部门主动作为,联合执法,彻底解决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

6.宣传引导造氛围。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台以及其他新媒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对先进经验、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弘扬正能量。同时,用好反面事例教育引导,对查处的典型案例和人员及时予以曝光,发挥“惩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参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成就展”与“复兴之路”有感
[下一篇]:关于推进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