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提案》(第20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
一是统筹资金推进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支持力度,在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中,争取省级项目资金670万元,用于5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发展。在推进基层人才能力提升中,争取国家资金392.28万元,用于807名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在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中,争取省级资金334.2万元,为5570名乡村医生配备了出诊箱。
二是启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到2025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达标率提升至100%,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覆盖率提升至60%。
三是深入推进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制定印发了《渭南市加快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前期安排部署,中期跟踪指导,后期整改达标等措施,2024年5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能力建设标准。855家村卫生室达到了国家能力建设标准。截止2024年底,全市共有15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能力建设标准,占比84%。
二、创新人才招引培养机制, 筑牢基层卫生人才网底
为有力解决镇、村两级医疗机构人才短缺发展瓶颈,积极衔接市编办、人社和财政等部门推进渭南市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县招镇聘村用”和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工作,近三年共招聘基层卫生健康人才520名。加强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2024年向培养村医32名、2025年计划定向培养24名,学制3年,学费全免并给予生活补贴。同时,积极推进乡村医生再注册工作,支持引导423名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证人员加入乡村医生队伍。扎实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每年制定印发《渭南市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和《渭南市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和基层执业助理医师扩面培训实施方案》,2024年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分级分层的方式,对全市73名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进行了管理能力提升培训,734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三、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基层人员待遇水平
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11个部门印发了《渭南市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允许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后按60%用于人员绩效奖励,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和签约居民共同负担的费用不低于70%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员的薪酬分配。在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序列中,将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调整国50%、25%(其中副高20%、正高5%),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满25年且仍在卫生院工作的专来技术人员,在满足聘用条件下,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可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聘用至相应岗位。村卫生室答条件的人员参照卫生院职称评聘。2024年乡镇卫生院高级职称通过人数较上年增长40%,中级职称通过率提升至85%。
四、快速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展巡回医疗和对口帮扶
为快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依托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城市医联体、专科联盟和县域医共体等形式,建立了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四级包联帮扶制度,把指导基层、下沉服务作为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基本职责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下沉,切实改善农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让农民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建成1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辐射170个乡镇卫生院;澄城县、大荔县分别入选省级第一、二批紧密型医共体科室共建项目;医共体牵头县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到乡镇卫生院服务6个月以上的医师400余人,开展诊疗服务8.73万人次,心电“一张网”覆盖5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县域内就诊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
五、健全乡村医生待遇保障,切实解决基层人才“最后一公里”问题
乡村医生收入主要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补助、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和各级财政补助构成。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乡村医生协助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完成的数量与质量核定补助标准,必须将不低于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乡村医生,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多种因素,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进行补助,每名乡村医生平均年补助1.3万余元的标准。同时,每年会同财政部门对各县(市、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情况进行评价,督促项目县、项目单位将项目做实做细,将补助资金落实到位。积极分类解决乡村医生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将已纳入事业编制的乡村医生,按照有关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将未纳入事业编制的乡村医生,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2025年,我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为统领,统筹谋划、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以紧密型医共体为重点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提升群众在基层感受度,以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构建整合连续健康服务模式,聚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推进人员、服务、技术、管理下沉,基本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之间常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乡镇卫生院医学影像中心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
二是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2025年底,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能力标准,(其中基本标准比例达到65%以上,推荐标准达到25%以上)。
三是加强与人社、编制部门衔接,做好渭南市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县管镇聘村用”和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不断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四是继续实施2025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强化基层医务人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
五是推进二级医院全科医生和城市医院下沉医生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到2025年底,全人群和重点人群覆盖率比上年度提升 1-3个百分点。
六是探索推进个性化签约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长期处方服务,并纳入签约慢性病患者基本服务包。
七是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等慢性病患者分级连续健康服务,推进多病共防共管。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热忱欢迎您继续关注卫生健康工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发展提出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