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提案工作
对市六届政协三次会议第103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5/1/21  浏览次数:431 次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渭南市政协-政协渭南市委员会、渭南政协


对市六届政协三次会议第103号提案的复函


民建渭南市委员会:

《关于推广设立老年助餐点的建议》(第10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心、家里人操心、子女挂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要事。今年以来,全市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思路,重点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以普惠性、多样化、品牌化为发展路径,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功能齐全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一、高位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今年市政府把发展老年助餐工作列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福地享老幸福365”行动,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民生工作督查范围,采取市级领导包抓推进和周报告、月汇总、季考核的办法,切实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与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先后多次深入临渭区、华阴市、富平县、白水县养老机构和老年助餐点,通过看现场、听汇报、查资料等途径,帮助老年助餐点出谋划策、解决问题,指导老年助餐规范运行、持续发展。市民政局把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全年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科室具体抓,推动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落实。市县各级民政部门始终站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高度,聚焦全市老年人助餐需求,将全年任务分解到季、阶段性任务分解到月,工作任务细化到岗、具体到人。有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各类社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统筹考虑地方财力、助餐需求、可持续性、兜底保障等因素,使老年助餐服务与老年人的迫切需求相适应,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

二、精准老年助餐点选址。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和社会化餐厅,围绕“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优先在老年人口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口相对集中、助餐服务需求大、交通便利的大型小区、社区、农村设置老年助餐点。积极发挥老年助餐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全市50个老年助餐示范点台账清晰、运营规范、标识统一、管理机制逐步趋于成熟。截止8月底,全市正常运营老年助餐点达到212家,覆盖总人口30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2万人,累计提供助餐25.2万人次,老年助餐满意度、便利度和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三、完善老年助餐政策体系。坚持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联合市民政局、发改委、财政局等11部门印发了《渭南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夯实了民政、财政、人社、税务等部门在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中的工作任务,明确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补贴标准和税收减免政策。守牢农村老年助餐主阵地,发挥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助餐服务功能,牵头起草了《渭南市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了运行责任、入住程序、功能设置、助餐服务、分类管理和资金保障。及时将老年助餐服务列入《渭南市养老服务清单》范围,发挥镇(街)、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主阵地作用,优化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将老年助餐作为服务“必选项”,重点为周边辐射区域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堂食、订餐、送餐等服务。

四、规范老年助餐点布局。统一全市老年助餐点场地建设、设施设备、消防监控、适老化改造、宣传文化、人员配备、食品安全等建设标准,压紧压实助餐点的主体责任、村(居)镇(办)的监督管理责任和县级行业部门的业务指导责任。规范食品采购、菜品设置、烹饪加工、膳食保障和餐食定价等全流程管理,夯实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合格助残吗安全责任。鼓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老年助餐晋档升级活动,错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进一步拓展阵地的服务功能。

五、多渠道保障服务供给。积极挖掘整合老年助餐服务资源,积极发挥社会餐饮企业分散供餐作用,构建以养老服务设施集中助餐为主体、社会化餐饮企业分散供餐为骨干、中心户多户搭伙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样化助餐设施体系,为有资质、有意愿的餐饮企业运营老年食堂或增设老年助餐点提供政策支持,指导餐饮企业设置老年人助餐专窗和就餐专区、提供老年人菜品、加挂老年食堂或老年助餐点标识及进行适老化改造等工作。全市239个一二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助餐服务,一类设施全天候24小时为老年人提供居住、助餐、助洁等服务,二类设施年运行天数不得少于200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优先保障早午餐;对助餐服务设施设备不健全、不能持续开展助餐服务的1365个三类设施积极探索周末餐、月中餐或其他固定日期提供改善型的助餐服务,年运行天数不得少于180天,每天不少于6小时;对因交通不便、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条件薄弱等因素暂时不能提供助餐服务的,积极探索邻里互助、设立“中心户”多户搭伙、结对帮扶等模式,灵活多样满足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

六、满足老年助餐个性化需求。指导老年助餐点按照小份多样、荤素搭配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切近老年人饮食习惯的饭菜,突出低脂低油低盐、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适宜老年人身体变化特征的餐食,确保菜单每周更新,菜品每天不重样。鼓励引导老年助餐点推出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老年病人相适宜的菜品,以点餐、套餐和自助餐等方式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助餐需求。

七、制定老年助餐优惠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按规定落实国家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为社区提供老年助餐服务所得收入免征增值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通过自有或承租、无偿使用等方式取得并用于为社区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各县(市、区)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优化助餐服务准入条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特别是成熟的市场主体参与老年助餐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具备资质的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平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八、整合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动员全市1756家老年协会通过“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广泛参与老年助餐活动。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以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探索支持家属子女“线上存储”父母“线下消费”模式,817个村向农村互助幸福院募集款物490.68万元,持续建好用好管好老年助餐服务志愿者队伍。发挥干群互助作用,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食堂向社会老年人开放,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就餐便利,多措并举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能力。支持村(居)党组织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党员干部等相关资源力量,重点为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卫生保洁和日常照料等服务。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支持,请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我市养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55号提案的复函
[下一篇]:对市六届政协三次会议第43号提案的复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