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派、实干家
——渭南市政协六届十四次常委会议综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汇聚起同心共谱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章的强大合力。
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8月20日,渭南市政协召开六届十四次常委会议,与会常委、委员畅谈学习体会、提出意见建议。大家表示,要自觉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自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派、实干家,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渭南实践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渭南市政协委员、华州区政协主席王晓鹏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念,加强全市工业园区建设。要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利用好渭南紧靠西安“一带一路”起源地和关键点的地理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围绕发展园区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精细化工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加速产业聚链成群。同时,应学习借鉴先进园区运行管理经验,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将华州精细化工园区打造成渭南市产业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全会提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
“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升民主监督实效。”蒲城县政协副主席闫青岳建议,要强化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意识,在提高监督能力水平上下功夫。要不断完善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明确监督的对象、范围、时间和方式方法,规范监督的内容、重点和具体操作流程,确保民主监督有序进行。要探索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对权力的制约机制,把民主监督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增强民主监督的权威性。
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目前,渭南市老龄人口急剧增多,社会对养老的需求急剧增加,与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供给不够充分。
渭南市政协常委、民建渭南市委会副主委王智兵建议,要尽快出台社会化养老扶持相关政策,在现有补助基础上,增设安全生产运营补助,进一步扩大政府资金补助覆盖面,简化审批手续,吸引、鼓励、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要不断提升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引导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组建养老机构行业协会,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丰富养老服务方式,保障老人生活质量。
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渭南市政协委员、陕西秦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平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林长制等体系机制,实现网格化监管全覆盖,构建完善生态责任体系。要打造以秦岭北麓、桥山-黄龙山余脉,南部塬区、渭北塬区,黄河西岸生态景观带、渭河生态景观带为框架,各主城区、路网、廊道、自然保护地为基础单元的生态空间格局,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政策,以生态安全边界为底线,构建完善生态管理体系。
“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渭南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文学表示,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政协职能,深入开展调研协商,切实加强民主监督,汇聚起强大的改革合力。要自觉对标对表,强化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升委员工作室运行质效,做实做深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激发履职活力,为推动渭南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张望荣 各界导报记者 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