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建议”得到“真落实”
——渭南市华州区政协“带案视察”工作小记
“新校区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满足了辖区学生就近入学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活动场所,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9月22日,渭南市华州区政协主席王晓鹏带领委员,集中视察2022年区委书记、区长等区级领导领衔督办的民生、水利、城乡建设等领域重点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在新搬迁的城关中学,学校校长王永锋向委员们介绍情况。
如何做好提案工作,新一届华州区政协提出了“提案要精、立案要准、办案要实”的基本要求。为了让这一要求更好地落地落实,华州区政协着力于“提、立、办、督、评”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他们组织好和实施好委员的“专题学习、座谈交流、视察调研”等活动,在履职实践中不断拓展知情明政渠道,积极引导委员提写精品提案,争做“政协工作的行家里手”。出台《提案遴选和督办办法》等,规范提案“选题、调研、撰写”“日常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等工作,协同推进提案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着力解决提案办理从“重答复”向“重实效”的转变。
区委书记、区长等党委、政府、政协领导带头领办督办重点提案,以实际行动践行协商民主理念,进一步激发了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委员的履职热情和活力。委员们用脚步丈量责任,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反映诉求、汇聚民智、凝聚共识,做群众“知心人”和“代言人”,为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更多更优的“政协方案”。委员们在深入调研中形成的意见建议,市政协以《社情民意》的形式送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等有关方面供在工作中参考,《关于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几点建议》市委书记樊维斌作出批示,“请公安、司法部门认真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依规,综合施策,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的社情民意市委书记樊维斌在批示中提到“乡村建设和治理是乡村振兴重要任务”,要求各级部门认真研究,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升建设和治理水平。
本次视察的提案是从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以来立案的118件提案中遴选出来的,既围绕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又抓住了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针对性强、质量较高,多数与区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相契合。例如,农村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老旧小区治理改造,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农村气化工程逐步实施,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等。
提案有了,重点在办理和落实。各承办单位尽管受疫情、财力、政策等因素影响,仍坚持问题导向,研究落实方案,精准靶向施策,有力地促进了委员意见建议的落实,社会反响良好,委员们比较满意。区政协委员刘晓冬说,“通过区级领导领衔督办,把惠民生、促发展的好主意、好办法、好建议融入到发展大局中,我们委员心里暖暖的,为推动华州高质量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感到很光荣!”
“提、办”双方在互动交流中,沟通情况、换位思考、交换看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区政协委员李军华建议,“在解决农村天然气入户问题上,要降低安装成本,加大补贴力度,重点破解初装费用高,群众不易接受的难题上添措施、下功夫,科学合理的按区域制定收费标准,由城到村、由近及远、先易后难,制定计划,分年度有目标地逐步实施。”区政协常委张亚峰建议,“在老旧小区改造上,要统筹项目资金,同步进行水电气改造,加快工程进程,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同时,委员们还围绕“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提案工作是区政协履职尽责的重要方式,凝结着委员们的心血和智慧。王晓鹏要求各承办单位,进一步增强做好提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办实事、求实效、抓落实体现在办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力争做到每件提案落地落实,让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促进科学决策、广泛凝聚共识”的功能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为推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携手为华州高质量发展和父老乡亲幸福生活继续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华州区政协 时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