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情况简介
【历史沿革】1984年9月,九三学社社员白志坚由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今西北水保所)调到原渭南市(今临渭区)农来科学技术推广中心(简称农科中心)工作,成为九三学社社员在渭南的第一个人。
1986年7月26日,由白志坚和田积莹(在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二人介绍,经九三学社陕西省委批准,原渭南地区林科所工程师张世斐加入九三学社,成为在渭南发展的第一位九三学社社员。
1989年9月、10月,九三学社社员朱旦萍、马鸿余分别从山西化肥厂、宁夏化工化调入渭河化肥厂(今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至此,渭南就有了4名社员,具备了建立九三学社基层小组的基本条件。
1993年6月7日,许智敏(渭南地区科委工作)加入九三学社,成为由在渭南的两名九三学社社员白志坚、马鸿余介绍入社的第一个社员。同年10月9日,白志坚、马鸿余、朱旦萍、纪世斐、许智敏五位社员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陕西省渭南直属小组,白志坚任组长,马鸿余任副组长。
1995年5月渭南地区撤地设市,原渭南市改名临渭区。7月11日召开了临渭支社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渭南市临渭区支社第一届委员会。白志坚、马鸿余、李昭慧三人组成支社第一届委员会。
2000年7月,中共渭南市委转发了市委统战部《关于建立市“农工党”、“九三学社”组织的请示报告》。9月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下发了《关于成立九三学社渭南市筹备委员会的决定》,由胡会维(女)、马鸿余、唐谦三人组成,胡会维(女)任筹委会主任,马鸿余任筹委会副主任,唐谦任筹委会委员。至此,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成立的前期工作准备就绪。
【概况】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辖九三学社临渭区支社委员会、直属综合一支社、综合二支社、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支社、渭南市中心医院支社、渭南师范学院支社、科教园区支社7个基层组织。2024年底,有社员211人,其中女社员89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35人,占社员总数的64%;高级职称97人,占46%,中级职称95人,占45%。九三学社陕西省委第十四届委员1人,陕西省第十三届政协委员2人;渭南市六届人大代表1人;渭南市第六届政协副主席1人,渭南市第六届政协委员20人(其中常委3人);区政协委员7人(其中常委2人);地厅级干部2人,县处级干部8人。
【组织机构】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辖7个基层支社,3个专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内设综合办公室。
近年来,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持续增强政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赓续传承九三先贤爱国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汲取信仰力量,以“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贡献九三力量。荣获九三学社中央“2022年度组织工作先进集体”、“2023-2024”年社会服务先进集体表彰。
展望未来年,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积极履行职责,不断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