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团体 -> 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


  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情况简介

 

【历史沿革】19849月,九三学社社员白志坚由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今西北水保所)调到原渭南市(今临渭区)农来科学技术推广中心(简称农科中心)工作,成为九三学社社员在渭南的第一个人。

1986726,由白志坚和田积莹(在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二人介绍,经九三学社陕西省委批准,原渭南地区林科所工程师张世斐加入九三学社,成为在渭南发展的第一位九三学社社员。

19899月、10月,九三学社社员朱旦萍、马鸿余分别从山西化肥厂、宁夏化工化调入渭河化肥厂(今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至此,渭南就有了4名社员,具备了建立九三学社基层小组的基本条件。

199367,许智敏(渭南地区科委工作)加入九三学社,成为由在渭南的两名九三学社社员白志坚、马鸿余介绍入社的第一个社员。同年109日,白志坚、马鸿余、朱旦萍、纪世斐、许智敏五位社员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陕西省渭南直属小组,白志坚任组长,马鸿余任副组长。

19955月渭南地区撤地设市,原渭南市改名临渭区。711日召开了临渭支社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渭南市临渭区支社第一届委员会。白志坚、马鸿余、李昭慧三人组成支社第一届委员会。

20007月,中共渭南市委转发了市委统战部《关于建立市“农工党”、“九三学社”组织的请示报告》。9月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下发了《关于成立九三学社渭南市筹备委员会的决定》,由胡会维(女)、马鸿余、唐谦三人组成,胡会维(女)任筹委会主任,马鸿余任筹委会副主任,唐谦任筹委会委员。至此,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成立的前期工作准备就绪。

【概况】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辖九三学社临渭区支社委员会、直属综合一支社、综合二支社、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支社、渭南市中心医院支社、渭南师范学院支社、科教园区支社7个基层组织。2013年底,有社员116人,其中女社员43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01人,占社员总数的87%;高级职称71人,占61.2%,中级职称44人,占37.9%。九三学社陕西省委第十二届常委1人、委员2人,陕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1人,第十届政协委员1人;渭南市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渭南市第四届政协委员8人(其中常委4人),市级特邀监督员4人;区政协委员5人(其中常委1人),区级特邀监督员1人;地厅级干部1人,县处级干部10人。

组织机构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辖7个基层支社, 3个专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内设综合办公室。

班子成员】九三学社渭南市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敏凤,副主任委员张力(驻会)、姚建龙,秘书长王建军。委员分别马军忙、王建军、李新虎、乔明文、张敏凤、张力、姚建龙、秦焕荣(共8人,以姓名笔画为序)。8名委员简历如下:

   张敏凤简历

张敏凤,女,汉族,19631121日生,陕西合阳人,19847月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4月获工程师职称。19847月至20012月在渭南市农业机械研究所从事农机科研、推广应用等工作。20013月至今在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工作。

19951116加入九三学社组织,200012月任九三学社渭南市委第一届委员;20019月兼任市直综合二支社主委;2004年任社省委妇女委员会副主任,社市委妇女委员会主任;20067月任社市委综合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任政协渭南市第三届政协委员,并被聘为市监察局和市综合执法局监督员;200712月任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副主委;20104月任政协渭南市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2010年被渭南市纪律监察委员会聘为监督员。2008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311月以后任九三学社渭南市第三届委员会主委。

张敏凤同志一贯重视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保持高度一致。敬业务实,勤正廉洁。热爱社组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张力简历

张力,男,汉族,196812月生,陕西省大荔县人,大学学历,19918月参加工作,200210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员会副主委兼综合二支社主委。

19879月至19917月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系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18月至199712月在大荔县商贸局工作;1998年元月至200712月在渭南市财政局工作;200712月至201311月任九三学社渭南市第二届委员会秘书长,201311月以后任九三学社渭南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委。

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政议政。近年先后撰写了一系列调研文章和提案,其中关于大荔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思考》、《调结构亟待加强,转方式刻不容缓》等调研论文入选九三学社中央“九三论坛”,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周末一元剧场”的建议》、《开发红色旅游线路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组织社内人才,服务经济社会。近年来组织社内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专家在农村、社区和学校开展“科技之春”宣传、“三下乡”和“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等社会服务活动十余次,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取的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0年被九三学社陕西省委表彰为先进个人,2011年被中共渭南市委办、市政府办评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12年被九三学社陕西省委表彰为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姚建龙简历

姚建龙,男,汉族,1962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主任医师,陕西合阳人。19959月加入九三学社,渭南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普通外科主任;政协渭南市三、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陕西省第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渭南市委二届、三届委员,三届社市委副主委、兼医院支社主委。

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医疗系,1997年破格晋升为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同年任普通外科副主任;1999年任普通外科主任;2003年晋升普外科主任医师,同年11月任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并被评为渭南市市管拔尖人才。兼任省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第四、五、六、七、八届委员;省医学会腔镜外科分会第一、二届委员;省普通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及省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市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王建军简历

王建军,男,回族,19651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887月参加工作,200811月加入九三学社,政协渭南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201311月以后任九三学社渭南市第三届委员会秘书长。

19849月—19887月,在南京大学植物专业学习;

19887月—1996年,在渭南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从事农村科技进步管理和推广工作;

1996年—2003年,在渭南市农业办公室工作;

2003年至今,在市农业局工作。期间:2006年任渭南市农村科技进步办公室副主任(正科)2008年任渭南市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2013年任渭南市农业局一村一品办副主任。

马军忙简历

马军忙,男,汉族,1968年出生,籍贯陕西周至,198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流体机械专业,大学本科,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现任渭化集团公司生产部部长、副高级主任工程师,技术期刊《西部煤化工》编委,政协渭南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委员,九三学社渭化支社主委。  

长期在渭化生产一线从事设备技术与管理工作。参加了渭化集团公司一期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大型化工装置建设的全过程,曾获得公司技术能手等称号。此后在渭化二期项目——年产20万吨甲醇装置建设过程中,作为项目主体车间—-双甲车间设备主任参与了该套装置相关的主要技术决策工作,负责该套装置甲醇部分的安装、试车以及试生产,解决了装置安装、试车和试生产期间遇到的很多技术问题,特别是牵头负责对困扰该套装置负荷提高的关键瓶颈设备——空气压缩机驱动汽轮机进行了大胆而又成功的技术改造,使该套装置负荷从85%提高到99%,当年即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技改项目也因此获得了2008年陕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之后历任生产部副部长、主任工程师、副高级主任工程师,主管负责集团公司设备技术管理工作,在设备运行维护与检修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技术管理以及重大设备技术问题决策和解决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集团公司德士古2#气化炉壳体挖补修复、E1601大型绕管式换热器壳体接管处H2S应力腐蚀裂纹处理、双甲大型汽轮机转子修复与汽封技改等公司重大设备问题技术决策和处理方面发挥了主要决策作用,为公司大型合成氨装置和甲醇装置安全、高负荷、长周期稳定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6月份任渭化生产部部长,负责三套生产装置的生产管理工作。

在行业核心技术刊物《大氮肥》、《西部煤化工》、尿素技术年会等发表技术论文多篇;2009年荣获陕西省设备管理杰出贡献银奖以及第四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称号;2012年度被评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乔明文简历

乔明文,, 汉族,196511月出生,河南内黄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2010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委员,九三学社渭南师范学院支社委员。

19849-19867月在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英语系学习;19867月留校于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任教;19949-1997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20013-20036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200311月至今在渭南师范学院外语系任教,现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论、应用语言学和教师教育。先后主讲过英语教学论、英语论文写作、语言学、词汇学、基础英语和大学英语等主干课程,主持的《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主持并参与了10项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及5项教学改革项目,其中参与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了2007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构建‘校内外互动’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开辟外语教师培养新途径”项目获得2010年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提高中国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有效模式”获得2010年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已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3篇,其中核心论文13篇。多次获得院级优秀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奖项。

秦焕荣简历

 

秦焕荣,女,汉族,19678月生,临渭区人,本科学历,高级农艺师。 19917月参加工作,20114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委员、九三学社临渭区支社主委。

19879月至19916月在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专业学习;19917月至19926月在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任技术员;19927月至19978月在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任助理农艺师;19989月至20086月在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任农艺师;2001年以来一直担任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20087月至今在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任高级农艺师;2009年被评为渭南市三八红旗手;临渭区十二、十三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十四届政协委员,省第十一次妇代会代表;2012年被评为全省“防虫保粮”突出贡献农业科技工作者。

                 李新虎简历

李新虎,男,汉族,陕西渭南人,196211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陕西工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在省交口抽渭管理局从事科研、技术、工程和管理工作,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委员,九三学社综合一支社主委。

1983年至1985年参加了CYU180衬砌机研制工作,获全国发明博览会铜奖;1985年到1992年从事交口抽渭管理局科研及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有多个项目获得省水利厅科技进步及科研成果推广奖。1993年到1999年独立完成了管理局通讯调度网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2000年到2010年在渭河工程局从事政务及工程管理期间,荣获省“诚信”先进单位、水利厅“创佳评差”先进单位、水利厅文明单位,取得了国家水利水电总承包二级资质,有多项工程获优良工程称号,两项获省“文明工地”称号。

2010年以来从事交口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建成了全灌区骨干光纤网络和数据平台,实现了主要设备的远程监视、监控,灌区设备工况运行数据的远程即时传送,在省内灌区处于领先地位。

连续多年年度考核优秀,2011年晋升为正高级工程师,多次参加水利工程招投标的评标工作,2008年一篇论文获得省水利厅优秀论文三等奖,2011年一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电气应用”上发表,2011年撰写的“大渠的记忆”一文获管理局优秀作品一等奖,同时荣获全省水利系统三等奖。

主要工作

 [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是衡量参政党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参政党社会地位、作用和成员素质的集中体现。社市委成立以来,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把参政议政作为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市委及时召开会议,周密安排部署,并向各基层支社专门下发文件,征集政协提案、大会发言、调研报告等材料,发挥社组织作用,集中社员智慧;同时,与市上有关部门联系,了解掌握情况。做到社市委与基层支社结合,社内界别政协委员与社员结合,社组织与社会有关方面结合,开创了社市委参政议政工作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

多年来,社市委及各基层支社、广大社员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参政议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中共渭南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谐社会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就业问题等,深入实际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经过细致论证、筛选和初审,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政协提案和大会发言材料,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和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参政议政水平进一步提高。社市委还印发了“关于开展为渭南科学发展献计献策活动的通知”,号召广大社员发挥自身优势,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渭南的发展建言献策。

政协提案是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每年市政协全委会召开前夕,社市委都要下发专门文件,要求各基层支社和广大社员,特别是社员中的政协委员要积极撰写政协提案和发言材料。社市委提交的《关于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关于全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有关问题的建议》、《关于建立市级环境质量 农产品检测体系的提案》、《关于尽快恢复并加强管理渭北排碱沟工作》、《关于建立渭南城区垃圾处理厂》、《关于渭南城区乐天大街隔离带中不安全隐患》、《关于尽快整修西南京路东段的建设》、《关于加快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提案》、《关于切实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案》、《关于建立渭南科技馆的提案》、《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切实提高人民科技文化素质》、《关于整顿医疗市场秩序 加强行医规范化管理的提案》、《关于建设创新型渭南的提案》等,受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社市委《关于加强渭南城区自来水饮用质量管理》、《关于加强我市城乡道路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尽快恢复并加强管理渭北排碱沟工作》、《关于明确责任 强化措施 努力搞好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关于加快渭南南塬及河库区绿化工作的建议》等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由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其中《关于尽快恢复并加强管理渭北排碱沟工作》、《关于明确责任强化措施 努力搞好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关于加快渭南南塬及河库区绿化工作的建议》等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后,由市政协主要领导亲自领衔督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狠抓落实工作,收到良好效果。特别是《关于规范全市农业种子市场 尽快理顺市、县(区)两级种子管理体制》提案已得到落实;《关于尽快恢复并加强管理渭北排碱沟的工作》的提案,市政府、市政协,蒲城县、临渭区政府,省交口抽渭管理局、市水务局高度重视,积极争取、筹措资金,上劳30万人,移动土方百万方,根治内涝,解决问题。这两个提案及答复情况被市政协作为典型提案录入《渭南市政协五年文集》(2000-2004)。《关于加快渭南南塬及河库区绿化工作的建议》的提案,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后给渭南市民带来了切身的实惠。《关于渭南城区乐天大街隔离带中不安全隐患》、《关于建立渭南城区垃圾处理厂》、《关于尽快整修西南京路东段建设》的提案,得到城建等有关部门的重视,积极争取资金,建设、维修和改造,群众非常满意,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关于渭南城区文明养犬依法管理》的提案,市政府高度重视,已经出台了管理办法。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渭南市委一届副主委马鸿余针对渭南市黄河滩涂开发、国有企业扭亏、土地使用和农村经济发展、渭南中心城市等问题,写提案、议案9件,其中《树立商品农业意识 发展多种农业经济》、《发挥中心城市优势服务全区产业化农业》、《关于发展我市食品产业》等提案得到渭南市政府的好评。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渭南市委一届副主委胡生辉提写提案38,涉及经济、科技、交通、城市建设、现代农业、群众生活、文教卫生等方面。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渭南市委主委胡会维写提案30件,其中在省政协八届四次全委会上写的提案《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不但引起省教育部门的重视,而且被评为优秀提案;在省政协九届一次全委会上《关于切实加强网吧管理 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的提案,被《各界导报》、网络摘登。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渭南市中心医院支社一届主委唐谦写的《关于依法管理收治传染病的提案》,引起市政府重视。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渭南市综合一支社主委田军华写提案15件,其中《水务一体化》、《从涧峪水库引水入渭》提案引起国家重视,一期工程投资4,277万元,为解决沿线24公里群众和渭南城区居民用水做出了贡献,本人荣获陕西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渭南师院支社提交的《关于利用黄河水治理毛乌素沙漠的设想》和《关于农民工就业的问题》被社省委采纳上报社中央。临渭区支社提交的《农村贫困老年人生存生活状态调查》被社省委采纳提交省政协全委会列为提案。中心医院支社提出的对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建议和防治“手足口”流行病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

社市委调研组写的《设施农业在这里闪光》,荣获中共渭南市委统战部调研成果二等奖。社市委撰写的《创新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呈送中共渭南市委统战部和社省委,得到肯定。胡生辉撰写的《优化环境转变职能 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调研文章分别在《渭南经济》、《渭南日报》、《渭南政报》、《陕西九三》期刊上刊发。其中《优化环境转变职能 加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文荣获2002年中国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一等奖,被收入《中国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一书。胡会维撰写的《整合职教资源打造职教名城》调研论文20096月被中共渭南市委科发办评为优秀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着力改善和加强社会保障事业》调研文章在社省委常委会上发言交流。老社员薛鼎武为社中央首届“九三论坛”撰写了《参与式灌溉管理纵横谈》,被中央《九三论坛》选用编入论文集;渭南师院支社郭怀亮主笔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被中央第三届《九三论坛》收录;综合一支社胡会维撰写的《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综合二支社张力撰写的《大荔县省财政直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运行情况调查》、曹彬、雷师成撰写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3篇调研论文,全部被九三学社中央第四届《九三论坛》选用录入。张力撰写的《调结构亟待加强  转方式刻不容缓》调研论文被九三学社中央第五届《九三论坛》选用录

2002年以来,社市委多次荣获社中央、社省委授予的“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社会服务]社市委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社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为了搞好社会服务工作,社市委向各基层组织下发科技下乡服务工作安排意见,从科技下乡实施的基层支社、服务内容、科技人员、下乡时间、组织领导、服务地点等方面予以明确,确保了社会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社市委连续十年组织九三学社社员中的科技人员参加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及市委统战部组织的科技、医卫、文化“三下乡”活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参加社市委组织开展的扶贫帮困、“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多年来,社市委共组织科技、医卫界的九三学社社员786人次科技下乡、无偿服务108次。还把临渭区官底镇姜家村、保王村、龙背乡安王村、下吉镇闫柳村、见庄村、西南京路社区确定为社市委科技服务工作点,坚持无偿服务。先后深入韩城、华县、华阴、澄城、蒲城以及临渭区的姜家村、保王村、龙背乡安王村、下吉镇见庄村、西南京路社区举办科技讲座、义诊咨询、书画献艺46场(次),免费发放时政、法律、科普、医卫、农业科技资料6万余份,捐赠农业科技图书582本,书画作品768幅,捐献衣物2083件,扶贫救灾助残捐款6.2万元,受益群众14000人次,深入田间、地头、大棚中现场指导农民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管理。免费为育龄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宣传农村卫生知识和疾病防治方法。社市委在渭南市中心广场、西南京路社区,临渭区官底镇、下吉镇、丰塬镇、辛市镇、桥南镇段李村,蒲城县坞坭村,潼关县中心广场等地连续举办了第十三届至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平周”活动,受益群众14000人(次)。社市委通过杨凌鼎鑫设施农业研究所为姜家村引进金寿杏优良种苗1.5万株,栽植大棚100亩,为惠家村、化佛村引进无核葡萄、水蜜桃种苗栽植200亩。2008年,社市委把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临渭区下吉镇见庄村确定为社市委科技服务工作点。组织农业专家先后6次深入临渭区见庄村进行调查研究,面对面进行科技指导;组织该村干部群众50多人参观学习中国第15届杨凌农高会;赠送了红乳葡萄嫁接苗和科技宣传挂图。当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000元,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村级经济发展。临渭区支社邀请区农业局、果业局专家先后3次到东西两塬樱桃园基地参观指导,又带果农到蓝田县参观万亩樱桃园,果农很受启发,提高了科学管理技术。11月,组织社员到临渭区凭信乡蒲阳村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一次,为贫困户缝制棉被20余床。20093月,社市委组织科技、医卫专家、机关人员在市政府门前开展了第16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为了促进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激发孩子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同年10月,社市委在临渭区官道一中开展了“科普进学堂”活动。20103月,社市委组织临渭区支社、中心医院支社、综合一、二支社的科技、医卫专家和机关人员在渭南市中心广场开展了第17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在临渭区桥南镇段李村开展了“科技下乡 致富于民”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科技、科普资料5000余份,义诊200余人,科技咨询300余人;组织6名医卫、农技专家深入潼关县和临渭区桥南镇开展“科技之春”下乡活动,发放科技、科普资料3000余份,义诊200余人,科技咨询300余人。临渭区支社组织社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东、西两塬讲解园林管理方面知识,给东塬灌子村赠送了核桃苗6000株,在下乡期间为特困老年人捐款400元。为了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2010523,九三学社省委和社市委在临渭区大王乡共同举办了“送医送药送知识  九三学社情系大王乡”大型公益活动,捐赠价值10万元药品、对乡医进行专业培训、专家义诊和社会调研,受到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和称赞,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陕西电视台和渭南电视台等媒体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报道。每次科技下乡都在公休天,大家主动请战下乡为农民服务。退休人员、高级工程师李长靖、王同仁、朱旦萍(女)、张世斐、刘丰盛,高级律师柳恩敬,主任医师李昭慧(女)、李乃玉坚持为农民进行科技讲座、法律宣传、义诊服务。主任医师唐谦主动四次在韩城卫东乡、华县赤水镇、临渭区大王乡、官底镇为群众义诊服务。主治医师戴金玲(女)、王会玲(女)、宁昆仑、吴茂喜、魏艳霞(女),农技专家张爱芳(女)、雷建新等社员积极主动参与科技“三下乡”活动。渭南市“三三人才”、高级农艺师张爱芳(女)还多次为农民讲授如何购玉米良种,保证增产增收,并现场解答问题。

社市委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英明决策,广大社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参与抗击“非典”、“抗洪救灾”和“抗震救灾”活动。在“抗击非典”期间,向农户发放防治非典科技宣传资料1100,宣传画600张。由主委胡会维带队,副主委胡生辉、委员张敏凤参加,冒着高温向临渭区官底镇姜家村10户贫困户免费送去医药、现金、玉米种子和脸盆等;向临渭区官底、桥南镇政府非典办送去了白糖55公斤,脸盆41个,非典宣传画600张。特别是医卫界社员以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时准确排除疑似病例,解除恐慌,稳定人心,为我市“抗击非典”做出了积极贡献。在“03.8”特大洪涝灾害面前,社市委及广大社员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洪救灾斗争。有的参加巡堤查险、医疗义诊,昼夜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在抗洪救灾中,社市委机关及中心医院支社、综合一支社、综合二支社的社员,积极参加巡堤查险,帮助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张世斐社员多次深入华县重灾区,为果农讲授灾后如何管理果树,减少损失,被中、省、市电视台以《“三个代表”在灾区》予以宣传报道;社市委组织捐助救灾款5700元、捐物608件,慰问困难户;为灾区1000余名群众义诊服务,深受好评。在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九三学社社员积极参加捐款献爱心活动,共计捐款8230元;有的社员还为灾区义务献血,中心医院支社的全体社员积极投入迎接四川地震灾区伤病员的准备工作之中。在支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共计捐款16800元。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我市社员共向灾区捐款87030元,捐物2691件,充分显示了我市九三学社社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与灾区人民心连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社市委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招商引资作为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认真抓好落实。2009年,社市委机关人员参加了市委统战部举办的招商引资辅导报告会。制定了招商引资宣传材料和奖励办法,并发往沿海城市九三学社组织,社市委专职副主委张敏凤多方联系,多次在社员联谊会上作动员,努力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出主意、想办法。在生物发电厂项目的引进中,积极协调联络有关部门,使该项目得以立项,落户我市;为渭恒农机落户临渭区出谋划策,并引资1000万元得到落实。

在岗社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建功立业。临渭区支社社员在医疗卫生、经济管理和农业生产中敬业务实,争做贡献。中心医院支社社员认真钻研业务,热心服务患者,发表研究论文,并在全国学术大会上交流;中心医院支社一届主委、主任医师唐谦、副主任医师徐兰芹(女)是市、区防治“非典”专家组成员,经常工作到深夜,会诊排除疑似病人200多名,被社省委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综合一支社搞调研,写论文,荣获优秀奖,还参与了全市40万亩强筋小麦生产基地、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5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工作,为市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引进资金160万元;田军华荣获陕西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综合二支社社员胡生辉帮助闫柳村落实通村公路及村道建设资金55万元;渭化支社社员参与了渭化集团年产20万吨甲醇和1万吨二甲醚装置的招商引资及建设和试生产。师院支社社员积极参与了渭南师院的评估工作,同时,发挥社员知识特长优势,给广大社员作了“同心同德 共建和谐政党关系”、“关于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专题辅导报告。唐谦、张爱芳(女)、唐应吉、郭怀亮等社员被评为渭南市“百名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田军华、姚建龙、张爱芳(女)被中共渭南市委、市政府授予“渭南市有突出贡献科技拔尖人才”、市“三三人才”光荣称号。

退休社员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服务社会。市老科协九三学社分会,在临渭区指导创办了桃梨杂果业、芦笋业示范基点,坚持“三下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主治医师李昭慧、李乃玉、关娜莉、任岱仙等继续接诊看病、服务患者;高级工程师许祥生、李春潜、薛鼎武、王祯、胡守义等退休后被各地应聘,有的老社员被聘为技术顾问,继续为化工、林业、水务等事业奉献智慧、培养人才,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九三学社渭南市委的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各方面的肯定。在中共渭南市委召开的党务工作会上,社市委以《发挥九三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题介绍了社会服务工作的经验。《陕西九三》、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渭南统战信息》、《陕西农民报》等刊物、媒体多次宣传报道社市委科技下乡活动情况。《渭南日报》和渭南电视台分别以《春风化雨润心田》、《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坚持开展“三下乡”活动》、《九三学社渭南市委慰问防非一线干部和困难户》、《九三学社渭南市委连续三年喜获殊荣》、《九三学社渭南市委在临渭区官道一中举行“科普进学堂”活动》、《专家与群众面对面》予以宣传报道。《陕西农民报》以《九三学社渭南市委扎实包联出成效》予以报道。《渭南九三》及《陕西九三》分别刊登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播撒农业良种的九三人》,介绍高级农艺师、临渭区支社一届主委白志坚和渭南市“三三人才”、高级农艺师张爱芳的事迹。2002年以来,社市委先后多次荣获:九三学社陕西省委授予的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特别贡献奖;“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九三学社中央授予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特别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