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委员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团体 -> 民革渭南市委员会民革渭南市委员会


民革渭南市委会简介  

 

民革渭南县委。1953年渭南县在已有民革党员19人的基础上,成立了民革渭南筹备委员会。1954年党员发展到23人,召开了民革渭南县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渭南县委员会(简称民革渭南县委),姜宏模任主委,委员4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设立了3个支部。1958年7月民革华县小组成立,1959年改建为支部,隶属民革渭南县委领导。民革渭南县委经过二届、三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革渭南县委及华县支部因遭受冲击而停止活动。直至1980年1月底,民革渭南县委临时领导小组立,基层组织亦开始恢复活动7月31日至8月3日,召开民革渭南县第四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狄毓麟任主委民革渭南县委正式恢复工作。1982年富平已有党员6人,遂成立了民革小组,隶属民革渭南县委。1984年成立韩城支部,1986年成立大荔小组,韩城、大荔两组织直属民革陕西省委会领导。1986年11月经民革中央批准,民革渭南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地区工委”)成立,狄毓麟任主委,田秋轩、刘阳明任副主委,辖渭南、韩城、大荔、华县、富平5县(市)组织。1991年民革富平小组改建为支部。1993年民革蒲城小组成立。19935月民革华阴小组成立。1995年4月民革韩城市委成立。至1995年底,地区工委共辖市委2个、县支部4个、县小组1个,共有基层组织7个,党员256名。

民革渭南委会。渭南地区辙地设市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1997年5月民革陕西省委决定由张义成、罗全成、石立东组成筹备委员会,筹备成立民革渭南市委员会(简称民革渭南市委)。1997年10月21日,召开民革渭南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8名,其中特邀代表6名。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张义成任主委,石立东任副主委,2000年增补刘安智为市委会委员,任秘书长,委员有:罗全成、李由、李民周、原煜欣、乔仲选、孙尚棠、王掌珠。1998年12月民革华阴小组改建为支部。2001年1大荔支部改建为总支,同年6月华县支部改建为总支。

2002年6月1日,召开民革渭南市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张海贵任主委,石立东任副主委,刘安智任秘书长,委员有:里民、李由、罗全成、李民周、张忙仓、乔仲选、戚天德(2003年增补张敏霄为市委委员、任华阴支部主任委员,戚天德不再担任市委会委员)、贾文琳、杨敬钟。基层组织9个,全市党员350名。

2007年12月4日,召开民革渭南市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委员会,张海贵任主委石立东(女)、张敏霄(女、兼)任副主委丁玲莉(女)任秘书长,委员有:里民、李由、李民周、沈靖、张忙仓、惠新宇、贾文琳、杨敬钟孟智雅等13人。基层组织32,全市党员485名。

2013年12月21日,召开民革渭南市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委员会,张海贵任主委丁玲莉(女)、惠新宇(兼)任副主委邓联合任秘书长,委员有里民、董鹏志、沈靖、张忙仓、张敏霄、孙晔、管培全、钱怀瑜、王亚民、孟智雅等14人。基层组织32,全市党员494名

20196月15日,召开民革渭南市第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届委员会,张敏霄任主委丁玲莉(女)、惠新宇(兼)任副主委赵红武任秘书长,委员有丁海平、董鹏志、李根平、葛永胜、孙晔、管培全、李蕾等15人。辖韩城市、临渭区2个地方委员会,大荔县、华2个总支委员会,蒲城县、富平县、华阴市、合阳县4个县级支部,城东支部、城西支部、高新支部师范学院4个直属支部,1个潼关学习小组,共33个基层组织截至2024年12月,全市民革党员729名